象棋马的走法-算法题
象棋马的走法
投完篮后小X浑身酸爽,心情愉快地备课去了,第一次上课首先要教小朋友们各种棋子的走法,并且要设计练习帮助小朋友们巩固记忆,小X发现马的跳法将是第一节课的难点,首先马的走法很不规则,它是先沿着直线走一格,然后再沿着斜线走一格,也就是俗称的'马走日',但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有所不同,首先中国象棋是从一个交叉点上移动到另一个交叉点上,而国际象棋棋子则在方格中移动;其次,中国象棋的马还有'蹩马脚'的规则,即如果在马前行的道路上有一个棋子(该棋子可以是任意一方的)则称马被蹩住脚了,它就跳不到相应的位置上,这个蹩字读'别',意思为'绊'。
下图为马的走法规则:
'马走日'的行棋有条规定:马先沿亘线走一格,然后再沿斜线走一格。马每次跳一个'日'字,就是从'日'字的一个角走到其对角,不管这个'日'字是立着还是横着,只要没有被蹙住脚,它都可以跳过去。当马在棋盘中部的时候,如果没有障碍,最多能够看管住8个点,所以人们夸它是'八面威风'。如果跳到边线上,它的威力就小多了,我们看到红马在边线上,最多可以看管住4个点,减少了一半的管辖范围。如果跳到角上,则威力再减半!
但是马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害怕被'蹙马脚',也叫'绊马脚',一旦马脚被蹙,就寸步难行。怎样是'蹙马脚'呢?如果紧邻马行进方向的交叉点上有一个棋子(可以是任何一方棋子),马就不能跳过去,这就是'蹙马脚',如下图中所示:
如果在交叉点A处有一枚棋子,则图中的马就跳不到1和2两个交叉点上了;同理如果在交叉点B处有一枚棋子,则图中的马就跳不到3和4两个交叉点上了,如果在交叉点C处有一枚棋子,则图中的马就跳不到5和6两个交叉点上了,如果在交叉点D处有一枚棋子,则图中的马就跳不到7和8两个交叉点上了。
现在小X给你一个棋盘上的局面,此局面最多会有两个马,并且如果有两个马则它们一定是同一方的,另外还有许多别的棋子分布在棋盘上,这些棋子可能是己方的,也可能是对方的,小X要你指出有多少个对方的棋子会被马吃到,只要是在马一步能跳到的位置上有一个对方的棋子,则马就能吃到这个棋子。在象棋规则中任何时候任何棋子都不能吃己方的棋子!
输入
输入数据第一行为一个正整数n, 表示棋盘上有n个马,这n个马属于同一方。
接下来n行每行包含两个整数表示马的位置,如果有两个马,则它们的位置保证不相同。
接下来的第n+2行为一个整数m,表示棋盘上有m个棋子,最后m行每行有3个整数,表示一个棋子的信息,前两个数为棋子的位置,第三个数表示该棋子与马的关系,。表示它与马是同一方的,可以蹙马脚,但不可以被马吃;1表示它与马不是同一方的,既可以蹩马脚,又可以被马吃。棋盘上的位置是这样表示的,我们把棋盘上的每条竖线从左往右
输出
输出数据仅有一行包含一个整数,表示马能够吃到的对方棋子的数量。如果一个棋子同时被两个马吃到,这个棋子只能被统计一次!
样例输入
1
4 6
5
3 8 1
4 7 1
5 8 1
6 7 0
6 5 1
样例输出
1
提示
这匹马只能吃到(6,5)位置上的棋子。(3,8)和(5,8)被(4,7)蹩马脚了,(6,7)则是自己一方的棋子。
70%的数据棋盘上只有一个马,且其中30%的数据不存在“蹩马脚”的情况。
100%的数据棋盘上最多只有两个马,同一位置保证只有一个棋子,并且位置不会超出棋盘的范围。
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unordered_set>
using namespace std;
// 马的移动方向
vector<pair<int, int>> moves = {{1, 2}, {1, -2}, {-1, 2}, {-1, -2}, {2, 1}, {2, -1}, {-2, 1}, {-2, -1}};
// 检查棋子是否在棋盘范围内
bool isValid(int x, int y, int n) {
return x >= 0 && x < n && y >= 0 && y < n;
}
// 计算马能够吃到的对方棋子数量
int countEatables(int n, vector<pair<int, int>>& horses, int m, vector<pair<int, int>>& pieces) {
unordered_set<int> eatables; // 存储马能够吃到的对方棋子的位置
for (int i = 0; i < horses.size(); i++) {
int x = horses[i].first;
int y = horses[i].second;
// 遍历马的所有可能移动方向
for (auto move : moves) {
int nx = x + move.first;
int ny = y + move.second;
if (isValid(nx, ny, n)) {
// 判断该位置是否有对方的棋子
for (int j = 0; j < pieces.size(); j++) {
if (pieces[j].first == nx && pieces[j].second == ny && pieces[j].third == 1) {
eatables.insert(j); // 记录该对方棋子被马吃到
}
}
}
}
}
return eatables.size();
}
int main() {
int n;
cin >> n;
vector<pair<int, int>> horses;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x, y;
cin >> x >> y;
horses.push_back(make_pair(x, y));
}
int m;
cin >> m;
vector<pair<int, int>> pieces;
for (int i = 0; i < m; i++) {
int x, y, relation;
cin >> x >> y >> relation;
pieces.push_back(make_pair(x, y, relation));
}
int eatables = countEatables(n, horses, m, pieces);
cout << eatables << endl;
return 0;
}
代码解析:
- **马的移动方向:**定义一个
moves向量,存储马所有可能的移动方向。 - **判断棋子是否在棋盘范围内:**定义一个
isValid函数,判断棋子坐标是否在棋盘范围内。 - **计算马能够吃到的对方棋子数量:**定义一个
countEatables函数,遍历所有马,判断每个马能够吃到的对方棋子数量。 - **主函数:**读取输入数据,调用
countEatables函数计算结果,并输出结果。
代码优化:
- 使用
unordered_set存储马能够吃到的棋子,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 在
countEatables函数中,先遍历马,再遍历棋子,可以减少代码的复杂度。
代码的时间复杂度:
该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为O(n*m),其中n为马的数量,m为棋子的数量。
注意:
该代码是C++实现的,你可以根据需要改写成其他语言。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p57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