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突破深水区,激活振兴新动能
刚刚过去的秋粮收获季,安徽省当涂县绿梅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程黎刚不再为收割犯愁了:'1300多亩水稻成方连片,3台收割机10天就能收完,放在过去田块细碎的时候,至少得多用一台,每天得多花四五百元。'这一改变得益于一场围绕土地的改革,'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乡村田野沃土之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是2022年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个剪影。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怎样处理,集体经济怎样才能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如何有机衔接?回答这些问题,都离不开'改革'二字。当前,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农村改革在'深水区'中探索前行,立破并举,蹄疾步稳,啃下'硬骨头',拿下'硬任务',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土地有了'身份证',农村产权'活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过去一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进入关键期,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入稳妥推进。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与焦点。想要在土地上'做文章',要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稳定承包权。首当其冲的是搞清楚农村承包地'属于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做的就是给承包地发'身份证'的事,关系着二轮延包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放活经营权的前提。 随着农村承包地科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土地经营权流转更加规范有序,全国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不断增加,受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持续下降,确权成果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如今,鼠标一点,各村各户的土地承包信息就能一目了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成果信息共享的持续深入,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稳妥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确权是为了更好地活权。前不久,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蒋各庄村的697.76亩土地以每年每亩1860元成交,创下该区通过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竞价方式的农用土地租赁最高成交价。 近年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市场数量达到1100余个,各地纷纷制定规范化交易制度,农村产权交易更加阳光透明,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与交易平台一道成长的,是在探索中拓展的市场外沿。天津市农村产权交易所不断创新交易内容,在主营业务基础上上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浙江省温州市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积极对接外部资源,采取招募合作会员的方式,成功引进拍卖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律师事务所等;湖北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主动搭建区域市场,在城市圈内实现了系统联网对接、信息共享…… 新探索风起泉涌,新规范呼之欲出,这让业内对接下来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更加充满期待。 内容:集体经济激发新活力,小农户走向现代化 除了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改革还涉及到集体经济、小农户等方面。集体经济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地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乡村发展质量和水平。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岔路镇的茶农们,通过组织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农产品的品牌化、规模化,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带动了周边1000多户农户增收。 此外,小农户也是农村改革的重点对象。如何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浙江省德清县以'打造一村一品'为主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了大量外来客商前来采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农村改革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动能。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tDU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