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强劲发展,村民日子越过越富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承载着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希望,点燃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2021年,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约57万个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山东省临邑县翟家镇王营村就是其中之一。
村集体的‘家底’厘清了,村里的特色种养合作社办起来了,如何带动村民和集体共同富起来?王家营村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群众以土地入股、托管的形式加入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共同发展合同,保底收入的同时在年底享受分红;另一方面,村集体通过乡镇为民公司,将村集体收益资金投入国有公司运营,通过‘为民股份’增收模式,快速持续壮大集体收入,今年预计可实现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在各地的实践探索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四川省绵阳市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通过集体流转、农户复耕、生产托管等办法,让‘撂荒地’变‘金土地’;山西省新绛县142个粮食种植村的村集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由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居间作用,一手牵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手牵农户,村均增收约3万元;重庆市盘活集体林地、草地、水域、闲置农房等资源,充分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经营性收入。
村集体收入保持平稳增长,集体资产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河北、山西等地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开展专项行动,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化解村级债务、新增资源资产收费,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8.2万亿元,有55.6万个村实行财务公开,2021年全国县乡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对41.6万个单位进行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审计资金总额达到2.6万亿元。
从中央到地方,系统谋划、赓续发力,创新探索、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得以巩固提升。目前,全国共确认集体成员约9亿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97万个,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越发丰富,农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广,乡村振兴画卷越绘越壮美。
先行先试结硕果,蹚出改革新路径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的、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的综合平台,也是改革的先行军。近年来,农村改革试验区坚持底线思维,聚焦重点领域,敢破善立、大胆探索、积极试验,啃下难啃的‘硬骨头’,蹚出牢靠的‘过河石’,为农村改革提供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2年,农村改革试验区聚焦农民种粮收益保障、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重点改革领域,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粮食稳产增产机制,进一步发挥改革示范和带动作用,强化对农村改革决策的服务支撑。
让广大农民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农村改革试验区,能否保障农民利益、让农民对改革满意,成为判断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安徽省怀远县,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收割,带着农民闯市场,60多万亩耕地每年直接增收1.3亿多元,让当地农民挑上了‘金扁担’。
在浙江省江山市,当地探索数字普惠金融‘无感授信’服务模式,建立普惠金融授信分析模型,给予农户3万-8万元基础授信额度,农户全程无需递交材料。截至目前,已为13.2万户19.1万名农村居民授信267亿元,户均20.2万元,授信率达100%。
58个试验区不断突破创新,探寻农村改革逻辑,为全局性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为农业农村发展积聚力量、创造活力。
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改革无止境,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农村改革持续引向深入,农村发展潜力不断释放,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农民,广袤乡村的振兴图景必将更加美好。
总之,农村改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农村经济已经从原来的闭塞状态走向了开放、发展和繁荣。而农村改革的未来,还需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机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tD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