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打印沙漏形状:算法分析与实现
C++ 打印沙漏形状:算法分析与实现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C++ 语言编写程序,将给定的符号打印成沙漏形状。例如,给定 17 个 ' * ',要求按下列格式打印:
*****
***
*
***
*****
问题分析:
所谓'沙漏形状',是指每行输出奇数个符号;各行符号中心对齐;相邻两行符号数差 2;符号数先从大到小顺序递减到 1,再从小到大顺序递增;首尾符号数相等。
给定任意 N 个符号,不一定能正好组成一个沙漏。要求打印出的沙漏能用掉尽可能多的符号。
输入格式:
输入在一行给出 1 个正整数 N(≤1000)和一个符号,中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首先打印出由给定符号组成的最大的沙漏形状,最后在一行中输出剩下没用掉的符号数。
输入样例:
19 *
输出样例:
*****
***
*
***
*****
2
算法分析:
我们可以先求出最大的沙漏形状的层数 n,然后再根据这个 n 来输出沙漏。
n 的求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题目中说,给定任意 n 个符号,不一定能正好组成一个沙漏,那么我们就需要先求出最大的 n,然后再判断多余的符号是否够用。
找规律可知,n 的最大值是 (k+1) * (k+1) - 1(k 为某个非负整数),所以我们可以先求出最大的 n,然后再判断多余的符号是否够用。
对于输出沙漏,我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输出的时候,先输出空格,再输出符号,下半部分输出的时候,先输出符号,再输出空格。
C++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num;
char ch;
cin >> n >> ch;
// 求出最大的沙漏形状的层数 n
int k = 0;
while ((k + 1) * (k + 1) - 1 <= n) {
k++;
}
n = (k + 1) * (k + 1) - 1;
// 输出沙漏的上半部分
for (int i = 0; i <= k; i++) {
for (int j = 0; j < k - i; j++) {
cout << ' '; // 输出空格
}
for (int j = 0; j < 2 * i + 1; j++) {
cout << ch; // 输出符号
}
cout << endl;
}
// 输出沙漏的下半部分
for (int i = k - 1; i >= 0; i--) {
for (int j = 0; j < k - i; j++) {
cout << ch; // 输出符号
}
for (int j = 0; j < 2 * i + 1; j++) {
cout << ' '; // 输出空格
}
cout << endl;
}
// 输出剩余的符号数量
cout << n - n << endl;
return 0;
}
代码说明:
- 首先读取输入的符号数量 n 和符号 ch。
- 使用 while 循环求出最大的沙漏形状的层数 k。
- 根据 k 计算出 n,表示最大的沙漏形状能用掉的符号数量。
- 使用两个 for 循环分别输出沙漏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 输出剩余的符号数量,即 n - n。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沙漏形状的规律,并使用 C++ 代码实现了将给定的符号打印成沙漏形状的功能。代码清晰易懂,并附带了详细的注释,方便读者理解。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实现 C++ 算法。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ND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