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数据分析 - 50mm 直径,100mm 高圆柱体试样
三轴试验数据分析:50mm 直径,100mm 高圆柱体试样
本文基于三轴试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该试验使用直径 50mm,高度 100mm 的圆柱体试样,有效固结压力分别为 300Pa、400Pa 和 500Pa。
① 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所示:

其中,纵轴为应力(单位:Pa),横轴为应变(无单位)。
根据三轴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的数据表格:
| 剪切阶段 | 有效固结压力(Pa) | 剪切应力(Pa) | 剪切应变(无单位) | 剪切位移(无单位) | 试样面积(平方米) | 试样重量(牛顿) | 有效固结应力(Pa) | 应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300 | 150 | 0.0015 | 0.00075 | 0.001 | 1.838 | 9380.87 | 0.00295 | | 2 | 400 | 200 | 0.002 | 0.001 | 0.001 | 2.451 | 12502.63 | 0.00393 | | 3 | 500 | 250 | 0.0025 | 0.00125 | 0.001 | 3.065 | 15630.17 | 0.00491 |
说明:
- 剪切应变 = 剪切位移除以试样高度
- 剪切应力 = 剪切力除以试样面积
- 试样体积 = πr²h = π × 0.025² × 0.1 = 0.00019635 m³
- 有效固结应力 = 试样重量 / 试样面积
- 应变 = 有效固结应力 / (πr²h)
② 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的计算
根据铁路工程材料试验规程(TB/T 3354-2018)中的公式,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c = (1/3) * σ3
sin φ = (σ1 - σ3) / (σ1 + σ3)
其中,σ1、σ3分别为最大和最小主应力。
在三轴试验中,由于试样的形状和大小的限制,无法直接测量最大和最小主应力,需要通过一些假设和近似的方法来计算。常用的假设有:
- 在固结不排水条件下,最大主应力等于有效固结应力;
- 在固结不排水条件下,最小主应力等于0;
- 在三轴试验中,试样的剪切面积为两倍的底面积。
根据以上假设和数据,可以得到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的数据表格如下:
| 剪切阶段 | 有效固结压力(Pa) | 最大主应力(Pa) | 最小主应力(Pa) | | :------: | :----------------: | :--------------: | :--------------: | | 1 | 300 | 9380.87 | 0 | | 2 | 400 | 12502.63 | 0 | | 3 | 500 | 15630.17 | 0 |
代入公式计算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得到:
c = (1/3) * 0 = 0
sin φ = (12502.63 - 0) / (12502.63 + 0) = 1
由于sin φ ≤ 1,因此这个结果是不合理的。可能的原因是假设的最小主应力为0不太符合实际情况,试样在剪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侧向压缩应力,因此最小主应力不应该为0。如果考虑侧向压缩应力,可以采取不同的假设和方法来计算最大和最小主应力,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注意:
以上计算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建议参考相关规范和专业人士意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nod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