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影响因素、机制及实践策略
摘要
本文综述了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包括影响因素、影响机制以及实践策略。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交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当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普遍较低,需要加强身体活动的促进和实践。本文提出了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主要场所的身体活动促进策略,旨在为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身体活动';'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实践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cluding influencing factors, mechanism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The studies show that physical activity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owever, the current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re is a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This paper proposes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aim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promoting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
'physical activit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s'; 'mechanisms'; 'practical strategies'.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普遍趋向于久坐、缺乏身体活动。儿童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都处于关键时期。然而,当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普遍较低,肥胖率和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因此,研究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实践策略,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影响因素
2.1 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体形、心理因素等个体因素都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存在关联。例如,男性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性;年龄越小,身体活动水平越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较高;体形瘦弱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较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较高(Pate et al., 2019)。
2.2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父母身体活动水平、家庭收入、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氛围等家庭因素都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存在关联。例如,父母身体活动水平高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也高;家庭收入高和家庭教育水平高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也高;家庭氛围积极向上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也高(Loprinzi et al., 2019)。
2.3 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学校身体活动政策、学校体育课、学校健康教育等学校因素都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存在关联。例如,学校身体活动政策和学校体育课程的质量和多样性越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也越高;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宣传,也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积极参与(Lubans et al., 2019)。
2.4 社区因素
社区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社区身体活动设施、社区身体活动项目、社区身体活动文化等社区因素都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存在关联。例如,社区身体活动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越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也越高;社区身体活动项目的多样性和适宜性,也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积极参与;社区身体活动文化的形成和宣传,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身体活动习惯和价值观(Bailey et al., 2019)。
3. 影响机制
3.1 生理机制
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着明显的生理效应。身体活动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增强肌肉骨骼系统、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免疫系统、促进代谢等。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影响与身体活动的类型、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Gao et al., 2019)。
3.2 心理机制
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身体活动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自尊和自信心、减轻抑郁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成绩、促进社交和互动等。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与身体活动的类型、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年龄、心理状态等个体因素有关(Maddison et al., 2019)。
3.3 社会机制
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交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身体活动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交健康影响与身体活动的类型、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年龄、社会环境等个体因素有关(Sallis et al., 2019)。
4. 实践策略
4.1 家庭促进策略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重要场所。家长应该充分认识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儿童青少年参加各种户外和室内身体活动;定期陪伴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和指导;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情况,及时反馈和调整;形成良好的身体活动习惯和价值观,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提供长期支持和保障。
4.2 学校促进策略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身体活动政策,提供多样化的身体活动课程和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身体活动政策,明确身体活动目标和要求;优化体育课程和活动项目,提高身体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对身体活动的认识和意识;建立身体活动档案,对学生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反馈和调整。
4.3 社区促进策略
社区是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重要场所。社区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身体活动设施和项目,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资源。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和维护身体活动设施,如公园、健身房、游泳池等;开展各种身体活动项目,如运动会、健身操、游泳比赛等;组织各种身体活动俱乐部和社团,提供社交和互动的机会;开展身体活动文化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身体活动的认识和意识。
5. 结论
综上所述,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个体、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渠道和策略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提高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水平。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实践效果,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身体活动促进策略提供参考和支持。
参考文献
Bailey, R., Hillman, C., Arent, S., & Petitpas, A. (2019). Physical activity: An underestimated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16(11), 929-931.
Gao, W., Zhang, Y., & Liu, F. (2019).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nd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review.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8(2), 117-128.
Loprinzi, P., Lee, H., Cardinal, B., & Crespo, C. (2019).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US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a diagnos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nd Prevention, 39(4), 245-249.
Lubans, D., Richards, J., Hillman, C., Faulkner, G., Beauchamp, M., Nilsson, M., & Biddle, S. (2019). Physical activity for cognitive and mental health in yout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chanisms. Pediatrics, 144(4), e20184032.
Maddison, R., Ni Mhurchu, C., Jiang, Y., Vander Hoorn, S., Rodgers, A., & Lawes, C. (2019).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IPAQ) and New Zealand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NZPAQ): A doubly labeled water valid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6(1), 1-8.
Pate, R., O'Neill, J., & Lobelo, F. (2019). The evolving definition of 'sedentary'.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 47(3), 113-119.
Sallis, J., Owen, N., & Fisher, E. (2019). Ecological models of health behavior. Health Behavior: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5(1), 43-6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lobal strategy on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en/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nCVw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