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才。然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今天,我想分享一位朋友的育儿经验,她通过三句话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就变得认真、细心,而且不会把孩子当成'小大人'。

这位朋友的孩子只有6岁,平时对她特别的好,但是她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教育孩子,想要教育她的时候,她就会哭,每次她哭的时候,她的丈夫都不在。我也想知道这位宝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难道夫妻都在带娃,会因为一方不在,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吗?如果是那样的话,那这样的一种状态是很难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的。

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不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而有意识的去对待呢?就是因为她经常对孩子说这三句话啊,所以让孩子从小就非常的认真、细心。

1、'多吃些饭好不好'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饿的情况下才会去吃饭。小孩子也不例外,当看到爸妈要吃饭的话,他们也会立刻出来安慰爸妈。如果夫妻要求孩子吃饭的话,如果小孩子哭着跟在后边抢饭吃,那爸妈就会对孩子说'多吃点饭好不好',这话一出来,小孩子就会乖乖地跟在爸妈周围,让爸妈吃几口,然后自己看着爸妈吃饭。妈妈可以发现,孩子说这话的时候,孩子的脸上会有一些笑容,这可能就是说明孩子认识到了规则的意义。

2、'想干嘛干嘛去'

我们都知道孩子并不需要这些规则,他们只知道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不需要学习什么规则,不用什么条条框框。所以,当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时,让孩子哭着说'想干嘛干嘛去',这时候孩子就会哭着把爸妈赶走。但这并不是一种伤害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跟孩子之间建立的一种亲密关系,可以说是建立在信任上的亲密关系。如果爸妈跟孩子之间的信任不足,那么我们可不要去干扰孩子了哦。

3、'等我回家了再说'

当我们不在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家里的爸妈。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当孩子去叫爸妈的时候,其实就是他们想爸妈了。如果当孩子喊爸妈的时候,爸妈能够回来就好了呀。因此,当孩子说'等我回家了再说'的时候,我们可以答应他们,说'好啊,你回来,我就去找你'。这样的答应会让孩子更加地安心。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家长不可以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去适应自己的规则,要去尊重自己的亲人。家长们要学会适当地放开自己的限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1、给孩子讲道理

'小孩子,不懂事,大家都懂。' 当家长说出上面的这句话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大概率是崩溃的。因为他的内心可能是非常想要认同家长的规则的,并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会有什么损失。但是当家长没有认同他的规则的话,或者是出于其他的原因,没有在他的底线上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特别地容易崩溃,进而出现打架、跑跳的行为。

2、要求孩子认错,不过要给孩子留面子

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应该要求孩子认错,但是也要给孩子留面子。比如说,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可以说:'你做错了,但是你还是我的好孩子,我相信你以后不会再犯这个错误。' 这样的话既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家长的关爱。

3、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说,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要尊重他人,要有责任感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所必不可少的。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通过以上三句话的教育方式,家长们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从小就变得认真、细心,而且不会把孩子当成'小大人'。

三句话教出优秀孩子:一位育儿博主的经验分享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k6s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