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在李靖的指挥下唐军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将荆州和岭南地区悉数纳入版图这充分展现了李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是善于逆向思维攻敌不备出奇制胜。三峡路险暗礁密布而汛期长江江水猛涨的确不利于唐军进军但李靖逆向思维能力极强认为兵贵神速越是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对方越是容易放松戒备也就越容易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最大限度的达成战争初期的突然性;果然萧铣以为三峡路险江水暴涨唐军必不能东进因而
在李靖的领导下,唐军仅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将荆州和岭南地区全部纳入版图。这充分展现了李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首先,他善于逆向思维,通过攻敌不备、出奇制胜的策略取得了胜利。尽管三峡路险,暗礁密布,而且汛期长江江水猛涨,对唐军的进军不利,但李靖逆向思维能力极强,他意识到兵贵神速,越是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对方越容易放松戒备,也就越容易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战争初期的突然袭击。果然,萧铣以为三峡路险,江水暴涨,唐军必不能东进,因此放松了戒备,很快陷入了被动局面。这是战争中善用逆向思维、出奇制胜的经典范例。
其次,李靖弃舟不用、退敌援兵的举动充分体现了他用兵的阴谋战略思想。在唐平萧铣的战斗刚刚开始时,唐军缴获了大量舟舰,本可以利用这些舟舰来补充自己的水军实力,为日后的水战做准备。然而,李靖却故意将这些舟舰弃置江中,使其顺江而下,给敌方的援军制造了江陵城已被攻破的假象。这样一来,李靖不费一兵一卒就成功拖住了敌方十万援军,实现了绝妙的战略计谋。李靖的行动与《孙子兵法》中的“兵者,诡道也”相契合,与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空城退敌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诸葛孔明空城退敌只是小说中的虚构,而李靖弃舟不用、退敌援兵则是历史事实,这令人不得不佩服。
第三,李靖善于擒贼先擒王,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在唐平萧铣的战斗中,唐军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攻取了江陵,擒获了萧铣。然后,他主要采用安抚的方式,以严明的军纪和宽大处理降将的方式作为示范,没有流血,就将萧铣的地盘全部收入囊中。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取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良好效果。相反,如果一味采用军事手段,这场战斗势必演变成旷日持久、劳民伤财的战争。正如杜甫在《前出塞》诗中写道:“擒贼先擒王”,江陵一破,萧铣出降,梁军随即陷入无人指挥的困境。此时采用安抚招降的策略正可事半功倍。
第四,李靖善于把握战机,从失败中反败为胜。当李孝恭不听劝告,执意出兵攻击前来救援的文士弘部时,结果如李靖所料,遭到了惨败。在这危急关头,李靖保持冷静,及时抓住了战机。他趁着对方在争夺战利品时,战阵混乱的时机果断出击,最终实现了反败为胜。这展示了他超一流的军事指挥素养。观战史,前军失败而后军自乱阵脚,一军退却而全军崩溃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李靖的行动实在难能可贵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iPZ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