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婚姻、教育、行为、性别和家庭

个体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行为方式和社会性别观念,以及家庭的子女数量与代际照料,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 受教育水平与老年人健康

受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年人通常健康状况也更好,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刘昌平,汪连杰 (2017)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得到较好的工作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等。

2. 婚姻状况与老年人健康

婚姻状况对老年人健康有着显著影响,其中对男性老人健康更有利。婚姻杨清红 (2020)采用深度访谈研究法,研究老年健康的异质性问题,发现有配偶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较丧偶老人更佳。顾大男 (2003)通过研究婚姻质量对高龄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发现,婚姻对于女性高龄老人健康的保护作用显著高于男性高龄老人,但是高龄老人近期丧偶则对健康下降有恶化作用。

3. 老年人行为方式与健康

老年人个体不同的行为方式例如吸烟、生活方式与心情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影响。Ricci等人 (2011)发现,吸烟会使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衰退进而影响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而戒烟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还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疾病的风险。关颖等 (2017)研究了生活方式对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健康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饮食和心理因素显著影响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郑志丹,郑研辉 (2017)认为,老年人的孤独和恐惧感是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子女的陪伴和照料可以有效地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增长其安全感和信心,从而对其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

4. 社会性别观念与老年健康

社会性别观念对老年健康有显著影响,主要集中于老年女性生殖健康观念问题。陆卫群等 (2009)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老年女性生殖健康观念均受文化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往往误认为自己得了见不得人的病,许多老年女性患病后羞于启齿,更不敢就医。林竹琴,林晗 (2006)认为,老年女性尤其是农村的老年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差、观念陈旧、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淡漠是导致其患生殖系统疾病、不及时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王晶、赵莹等 (2010)通过调查问卷对吉林省农村老龄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老年妇女的身体状况普遍比男性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在家庭与社会中角色与身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老年人经历着各种资源的丧失,而这种老龄化过程对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晚年生活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5. 居住模式与老年人健康

居住模式与老年人健康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不同观点存在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与子女居住有利于老年人健康。有些学者认为与子女一起居住不利于老年人健康。张莉 (2015)基于对CLHLS数据的分析发现,代际共居时子女多数时间忙于工作,老年人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劳动以及照料孙子女的责任,因而不利于老年人健康。王萍等 (2018)发现独居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比长期生活在子女家中的老年人更强的情况。多数学者认为与子女居住利于老年人健康。焦开山 (2014)发现在最不健康的老年人中,独居老年人健康状况显著差于仅与配偶一起居住的老年人,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也比与子女一起居住的显著低下。刘一伟 (2018)研究居住方式与老年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子女共同居住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日常自理活动能力 (IADL) 受损率,亦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认知水平。

6. 子女数量、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和隔代照护与老年人健康

子女数量、家庭老年照料活动以及隔代照护对老年人健康有影响,尤其是对女性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耿德伟 (2103)指出子女数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内生性,健康水平高的父母生育多子女的概率会更大,而且通过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子女数量对老年健康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老年女性的影响更为显著。陈猫和范红丽 (2016)分析了从事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对女性健康的影响,经过实证研究发现:从事照料活动显著提高了女性过去四周患病率5.51%和17.04%,自评健康状况'一般'和'差'的概率分别提高0.24%和0.10%,不仅如此,照料活动对于女性健康的影响还存在着城乡、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上的差异。吴培材 (201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隔代照护孙子女对女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比男性老年人更为显著,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在隔代照护中承担着更为主要的责任。

总结和评价

综上所述,个体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行为方式和社会性别观念,以及家庭的子女数量与代际照料都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作为干预和改善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方向。

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婚姻、教育、行为、性别和家庭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quOB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