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是一部深寓意的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故事中的老栓相信用沾有人血的馒头可以治愈痨病,这种行为显然是愚蠢和无效的。然而,在当时,老栓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人,他只是所有无知的普通百姓的代表。这种药物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思想上的愚昧和僵化。

小说中,老栓买到的药物是人血馒头。这个馒头上的人血来源值得探讨。在老栓拿到药物之前,文中描写了一段处决犯人的场景。虽然作者没有明确说明这些犯人的身份,但通过与小说结尾的时间——1919年的联系,很容易联想到当时的革命背景,因此可以推断这些被处决的犯人是当时被捕的革命者。这意味着老栓购买的人血馒头上沾有的人血竟然是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者的鲜血!这种行为并不仅仅是老栓一个人的行为。文中来到老栓店里的不仅有康大叔一个人,还有其他普通民众。这些民众对待革命者的态度和老栓没有什么区别。他们甚至没有丝毫同情之心,反而嘲讽道:'真是不要命了,不要就是了。'这不仅仅是对革命者的不理解,更体现了他们对革命的不支持。

《药》明线描写了群众的愚蠢,暗线歌颂了革命者的奉献。通过用人血馒头将明暗两条线索联系起来,更加凸显了群众的愚蠢,但同时也让奉献的革命者感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悲哀和孤独。作者揭示的不是夏瑜的错误和缺点,而是群众身上的弱点。而且,这种揭示并不是一般的揭示,而是将这种弱点与革命、革命者联系在一起,更加深入地揭示出来。诚然,夏瑜是孤独和悲哀的,但作者并没有剖析他这种孤独和悲哀的主观原因,比如'脱离群众'之类的问题,而是着重揭示造成这种悲哀和孤独的客观原因。在揭示客观原因的过程中,作者也不是着重揭示反动统治者的残忍和狡猾,而是侧重描绘群众的麻木和愚蠢。这就意味着,革命者的悲哀和孤独是因为深深感受到了群众的愚蠢和麻木。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qsn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