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能力用于为武装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它是由人员、武器数量和质量、建立体系的科学程度、指挥管理水平、保障能力等因素决定的。它还与地形、天气和其他客观条件有关。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是武器系统的固有属性,是由武器的质量特征(性能参数和战术技术指标)和数量决定的,而不是由作战过程决定的。

当前,基于信息系统的系统对抗在信息化战争形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仿真对象的变化对仿真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仿真模型能否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能,直接影响未来作战系统决策的正确性和性能水平。模拟模型的基本指标易于测量,其信息描述清晰。相反,综合的高水平指数是模糊和不确定的,难以衡量。因此,根据模拟模型,需要自下而上的评估和验证方法来描述和累积指标的可靠性。

如今,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已不再是人与武器的简单结合,作战能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然而,传统的方法只是简单地分析和叠加作战能力的各种要素,难以准确、合理地分析作战能力。许多专家评估方法被广泛用于评估仿真模型。层次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不确定因素,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并考虑专家经验。然而,层次过程也存在一些缺点。

模型是现实的抽象,按照需求模拟现实系统。仿真是基于模型而非真实系统的试验活动,因此仿真结果不可能完全一致地反映真实系统的性能,这就存在一个可信度的问题。没有可信度的模拟仿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模型可信度是表示模型与被模拟的真实系统之间是否一致的一个程度性指标,只指模型的使用者得到的仿真结果对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正确性的信任程度。一个模型可能对于一种应用无效,但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可以用于另外一种应用。模型的可信性判定要根据不同应用需求。

模型进行预期的应用和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测试时,可信度才能得到承认。对于问题表示准确性的要求随着预期的应用而发生变化,在某些应用背景下为好,而在另一个应用背景下为较差,这取决于依靠仿真结果进行决策的类型和重要性。因此,模型的检验是相对于预期应用来评估的。单个模型的可信,并不代表整个系统可信,反之亦然。通过分析结果,我们通常做出一系列程度方面的判断,而不是对系统模型轻易做出接受肯定或拒绝否定一类的非此即彼的肯定或否定性结论。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qrR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