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材料改制和成型加工中的一些工艺,以及这些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材料改制一般包括退火、拉丝,成型加工一般包括冷镦、辗牙(攻牙)工艺。标准件生产过程中视产品技术要求不同和各企业设备能力、人员技术水平、质量保证体系不同,所采取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有差异,也带来了各企业产品质量的不同。

退火工艺:

  1. 目的:把线材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再慢慢冷却,以调整结晶组织,降低硬度,改良线材常温加工性。

  2. 作业流程:

    • 入料:将需要处理的产品吊放炉内,注意炉盖应盖紧;
    • 升温:将炉内温度缓慢(约3-4小时)升至规定温度;
    • 保温:低碳钢线材一般在680℃-715'C—F保持4-6h,中碳钢材质线材一般在740'C-760℃保持5.5-7.5 h;
    • 降温:将炉内温度缓慢(约3-4小时)降至550℃以下,然后随炉冷却至常温。
  3. 质量影响因素:球化(软化)退火沉头螺钉,内六角圆柱头螺栓采用冷镦工艺生产时,钢材的原始组织会直接影响着冷镦加工时的成形能力。冷镦过程中局部区域的塑性变形可达600%-80%,为此要求钢材必须具有良好的塑性。当钢材的化学成分一定时,金相组织就是决定塑性优劣的关键性因素,通常认为粗大片状珠光体不利于冷镦成形,而细小的球状珠光体可显著地提高钢材塑性变形的'能力。对高强度紧固件用量较多的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在冷镦前进行球化(软化)退火,以便获得均匀细致的球化珠光体,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对中碳钢盘条软化退火而言,其加热温度多选择在该钢材临界点上下保温,加热温度一般不能太高,否则会产生三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造成冷镦开裂,而对于中碳合金钢的盘条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在ACI+(20-30%)加热后,炉冷到略低于Arl,温度约700摄氏度等温一段时间,然后炉冷至500摄氏度左右出炉空冷。钢材的金相组织由粗变细,由片状变球状,冷镦开裂率将大大减少。

    • 35'45hML35'SWRcH35K钢软化退火温度一般区域为715-735摄氏度。

酸洗工艺

  1. 目的:除去线材表面的氧化膜,并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磷酸盐薄膜,以减少线材抽线以及冷墩或成形等加工过程中,对工模具的擦伤。

  2. 作业流程:

    • 将整个盘元分别浸入常温、浓度为20-25%的三个盐酸槽数分钟,其目的是除去线材表面的氧化膜;
    • 用清水清除线材表面的盐酸腐蚀产物;
    • 加草酸增加金属的活性,以使下‘工序生成的皮膜更为致密;
    • 将盘元浸入磷酸盐,钢铁表面与化成处理液接触,钢铁溶解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如Zn2Fe(P04)2·4H20),附着在钢铁表面形成皮膜;
    • 用清水清除皮膜表面的残余物;
    • 由于磷酸盐皮膜的摩擦系数并不是很低,不能赋予加工时充分的润滑性,加入金属皂(如钠皂)反应形成坚硬的金属皂层,可以增加其润滑性能。
  3. 质量影响因素:酸洗的过程中,有的主要通过酸与铁皮的化学反应,溶解市几应的金属氧化物的溶解作用来除去铁皮。酸洗时间过长,材料金属铁损失大。在酸洗过程中,金属铁和酸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氢气。由于酸洗液中的氢的化学位高于被酸洗的钢材巾氢的化学位,生成的氢会渗入钢巾并积存起来造成氢脆,从而影响钢材的机械性能或以后的加工处理。

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产品技术要求、设备能力、人员技术水平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导致产品质量的差异。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phEZ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