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任安全模型的产生背景可以追溯到云计算、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安全模型通常基于"内部信任",即假设内部网络是可信的,而外部网络是不可信的。然而,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云服务、远程办公、移动设备和外部供应商,这种传统的安全模型变得不再适用。\n\n零信任安全模型的产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基于一个基本假设:不信任任何用户、设备或网络,并将安全策略和控制应用于每个用户和设备的访问。这意味着无论用户是内部员工还是外部供应商,无论他们是在内部网络还是外部网络上工作,他们都需要经过身份验证和授权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和资源。\n\n零信任安全模型的背景还包括以下几个因素:\n\n1. 威胁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安全模型主要关注外部威胁,如黑客攻击。然而,内部威胁也越来越多,例如内部员工的错误行为、恶意内部人员或被黑客利用的内部账户。零信任安全模型认识到威胁可以来自任何地方,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n\n2. 网络边界的模糊化:随着云计算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的网络边界变得模糊。企业的数据和应用程序可能存储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上,员工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和网络访问。零信任安全模型认为企业不应该依赖于网络边界来保护数据,而是通过对每个用户和设备的访问进行验证和授权来保护数据。\n\n3. 高级持续威胁(APT)的崛起:高级持续威胁是指针对特定目标的长期和有组织的攻击活动。传统的安全模型通常无法检测和阻止这种类型的攻击。零信任安全模型强调持续的监控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APT攻击。\n\n综上所述,零信任安全模型的产生背景是基于对传统安全模型的不适用性和对新威胁环境的认识,旨在提供一种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安全框架。

零信任安全模型的产生背景 - 应对云计算和移动设备带来的安全挑战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pMC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