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分析:泊松分布与负二项分布拟合
本文通过对200-250丛稻株上稻纵卷叶螟幼虫数量的调查数据,运用频次分布法拟合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并通过比较均值和方差,判断哪种分布型更符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稻纵卷叶螟幼虫空间分布型。/n/n假设调查到的200-250丛稻株上稻纵卷叶螟幼虫数量数据如下:/n/n| 幼虫数量 | 频次 |/n|---------|------|/n| 0 | 10 |/n| 1 | 30 |/n| 2 | 60 |/n| 3 | 50 |/n| 4 | 30 |/n| 5 | 10 |/n/n其中,幼虫数量为0-5的频次分别为10、30、60、50、30、10。/n/n根据频次分布法,可以计算出每个幼虫数量的频率(即频次除以总样本量),并将其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n/n/n/n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幼虫数量符合泊松分布型和负二项分布型两种。/n/n为了确定哪种分布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分别计算其均值和方差,并与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进行比较。/n/n泊松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均为λ,其中λ为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内事件发生的平均次数。因此,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为:/n/n$$/bar{x}=/frac{/sum_{i=1}^n x_i}{n}$$/n/n$$s^2=/frac{/sum_{i=1}^n (x_i-/bar{x})^2}{n-1}$$/n/n将样本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样本均值为2.04,样本方差为1.93。/n/n负二项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μ和σ^2,其中μ=pr/(1-p),σ^2=pr/(1-p)^2,p为单个事件发生的概率,r为要发生的事件次数。为了确定p和r的值,可以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具体步骤如下:/n/n1. 假设幼虫数量符合负二项分布,设p和r为未知参数。/n2. 根据负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可以计算出幼虫数量为i的概率为:P(i)=C(i+r-1,i)p^i(1-p)^r,其中C为组合数。/n3. 将样本数据代入概率质量函数,得到似然函数L(p,r)=∏P(x_i)。/n4. 对似然函数求偏导数,分别对p和r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得到方程组:/n - ∑x_i/(r+x_i-1) - n/(1-p) = 0/n - ∑[x_i/(r+x_i-1) - x_i/(r+x_i)] = 0/n5. 解方程组,得到p和r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其中,p的估计值为0.446,r的估计值为2.835。/n6. 根据最大似然估计值,计算出负二项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μ=6.34,σ^2=14.25。/n7. 比较样本均值和方差与负二项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判断哪种分布型更符合实际情况。/n/n将最大似然估计值代入负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n/n
/n/n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负二项分布更能够拟合实际情况。因此,可以判断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n/n该研究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这与稻纵卷叶螟幼虫在田间聚集分布的现象相符。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参考,例如,可以根据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例如集中防治或轮作等。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yw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