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幼虫空间分布型拟合分析: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比较
假设我们调查了225株稻株,统计得到以下数据:
| 幼虫数量 | 出现次数 | |----------|----------| | 0 | 50 | | 1 | 60 | | 2 | 60 | | 3 | 40 | | 4 | 10 | | 5 | 5 |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幼虫数量的频率和累计频率:
| 幼虫数量 | 出现次数 | 频率 | 累计频率 | |----------|----------|---------|---------| | 0 | 50 | 0.222 | 0.222 | | 1 | 60 | 0.267 | 0.489 | | 2 | 60 | 0.267 | 0.756 | | 3 | 40 | 0.178 | 0.934 | | 4 | 10 | 0.044 | 0.978 | | 5 | 5 | 0.022 | 1 |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频次分布法来拟合空间分布型。
- 泊松分布型
泊松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为:$P(X=k) = \frac{\lambda^k e^{-\lambda}}{k!}$,其中 $\lambda$ 是平均发生率,$k$ 是发生次数。
我们可以用最大似然估计来估计 $\lambda$,即令 $\lambda$ 等于观测数据的平均值。在这个例子中,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为:
$\bar{x} = \frac{1}{225} \sum_{i=1}^{225} x_i = \frac{1}{225} (0 \cdot 50 + 1 \cdot 60 + 2 \cdot 60 + 3 \cdot 40 + 4 \cdot 10 + 5 \cdot 5) \approx 1.38$
因此,我们可以用泊松分布来拟合这个数据,计算每个幼虫数量出现的概率,得到以下频次分布表:
| 幼虫数量 | 出现次数 | 频率 | 累计频率 | 概率 | |----------|----------|---------|---------|---------| | 0 | 50 | 0.222 | 0.222 | 0.252 | | 1 | 60 | 0.267 | 0.489 | 0.347 | | 2 | 60 | 0.267 | 0.756 | 0.239 | | 3 | 40 | 0.178 | 0.934 | 0.131 | | 4 | 10 | 0.044 | 0.978 | 0.029 | | 5 | 5 | 0.022 | 1 | 0.002 |
可以看出,用泊松分布拟合的结果和观测数据比较接近。
- 负二项分布型
负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为:$P(X=k) = {{k+r-1} \choose {k}} p^k (1-p)^r$,其中 $r$ 是失败次数,$k$ 是成功次数,$p$ 是单次成功的概率。
我们可以用最大似然估计来估计 $r$ 和 $p$,即分别令 $r$ 和 $p$ 等于观测数据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在这个例子中,观测数据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分别为:
$\bar{x} = \frac{1}{225} \sum_{i=1}^{225} x_i = \frac{1}{225} (0 \cdot 50 + 1 \cdot 60 + 2 \cdot 60 + 3 \cdot 40 + 4 \cdot 10 + 5 \cdot 5) \approx 1.38$
$s^2 = \frac{1}{225-1} \sum_{i=1}^{225} (x_i-\bar{x})^2 \approx 1.60$
因此,我们可以用负二项分布来拟合这个数据,计算每个幼虫数量出现的概率,得到以下频次分布表:
| 幼虫数量 | 出现次数 | 频率 | 累计频率 | 概率 | |----------|----------|---------|---------|---------| | 0 | 50 | 0.222 | 0.222 | 0.254 | | 1 | 60 | 0.267 | 0.489 | 0.354 | | 2 | 60 | 0.267 | 0.756 | 0.247 | | 3 | 40 | 0.178 | 0.934 | 0.117 | | 4 | 10 | 0.044 | 0.978 | 0.023 | | 5 | 5 | 0.022 | 1 | 0.003 |
可以看出,用负二项分布拟合的结果和观测数据也比较接近。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yv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