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社会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新乡村社会治理是指以乡村为基本单位,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群众自我管理、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实现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民主化。本文将综述新乡村社会治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作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提供参考。

二、新乡村社会治理的概念和特点

新乡村社会治理是以乡村为基本单位,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群众自我管理、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实现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民主化。新乡村社会治理的特点包括:

(1)群众自治。新乡村社会治理强调群众自我管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自治的机制。

(2)政府引导。政府在新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引导作用,帮助群众建立自治机制,推进社会治理。

(3)社会参与。新乡村社会治理强调社会的多元参与,通过各种方式,使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三、新乡村社会治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新乡村社会治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城乡一体化。新乡村社会治理强调乡村的自治和社会参与,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乡村社会治理强调群众自治和政府引导的相结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政治体制改革。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乡村社会治理有利于发挥农村的自我管理和社会参与的力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增强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民主化。新乡村社会治理强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有利于增强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民主化。

四、新乡村社会治理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新乡村社会治理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近年来,学者们对新乡村社会治理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为新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2)实践探索。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探索新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福建省南安市'两权分离'改革、湖南省新化县'三治融合'等。

(3)政策制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和促进新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意见》。

五、结论

新乡村社会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强调群众自治、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民主化。近年来,学者们对新乡村社会治理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促进其发展。但是,新乡村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

六、参考文献

李宁,张玉龙,张伟等.新乡村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2017,(10):50-56.

刘立新.新乡村社会治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赵静.新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经济,2019,(6):30-34.

张文娟,邱振国.新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8,(9):69-7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意见[Z].2017-11-15.

新乡村社会治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献综述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iiJ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