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产量和水分可持续利用:博士联合培养计划
优化后的研修计划:
一、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及水平
本人将在气候变化下作物用水方面进行研究,拟研究课题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产量和水分可持续利用'。该方向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得到重视,国际上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其中塔斯马尼亚农业研究所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本人之前在华北平原进行了实地研究,已经发表了三篇章节,并将APSIM模型应用于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模拟。
二、选择的留学国别、留学单位及选择原因
本人选择去塔斯马尼亚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目标留学单位是塔斯马尼亚农业研究所。该单位的研究方向与本人的研究课题高度契合,已与该单位的负责人Matthew Harrison进行过交流讨论,并对作物模型参数优化有着深入的了解。此次联合培养期间,本人将有机会深入学习作物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机器学习与作物模型的耦合、卫星遥感数据与作物模型的耦合、多作物模型模拟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三、达到本次出国学习预期目标的可行性
本人已经发表及参与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具备展开科学研究和结果总结的能力。本人还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和科研合作的基础,已经与国际留学生进行过科研合作,并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会议。本人的研究内容与所选择的研究单位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已经具备较为坚实的研究基础,因此本人有信心在联合培养期间取得新的学术成果和重要突破。
四、出国学习目的、预期目标、计划、实施方法及所需时间
本人的出国学习目的是深入研究生命科学与农业等相关领域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和方向,并学习更多的研究方法,以便为我国国家中长期重点发展领域的生命科学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本人的研究方向是'设计可替代的碳利用途径以识别代谢进化的基础',计划分四年进行研究。在联合培养期间,本人将学习APSIM Next Gen和多模型拟合方法,并根据已有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调参与验证。本人还将参与该研究中心的小组交流和相关研究项目,并总结联合培养期间的数据。本次博士联合培养项目预计于2023年12月开始到2024年12月结束,历时12个月。
五、学成回国后的工作/学习计划
本人将对联合培养期间未整理的研究结果和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作为博士研究的重要章节。本人将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并建立国际科研网络,为作物-土壤-环境互作研究技术手段和理论创新方面进行突破。同时,本人还将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会议,提高使用英语交流、写作和口头汇报能力。回国后,本人还将加强与Matthew Harrison团队的合作关系,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水平提高。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ieU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