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en-Sutherland 裁剪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直线裁剪算法,由 Ivan Sutherland 和 Daniel Cohen 于 1967 年共同发明。该算法将平面分为九个部分,其中八个部分表示裁剪窗口,而中间区域表示可见部分。每个顶点都被分配一个四位二进制码,表示其位置关系。这些码的每一位表示点的位置关系:左边,右边,上边,下边。如果某个点的码为 0000,则该点在可见部分中,否则就不在可见部分中。

当需要裁剪一条直线时,算法会检查其端点的二进制码,并将其分为四种情况进行处理:

  1. 两个端点的码都为 0000,则该直线在可见部分中,无需进行裁剪。

  2. 两个端点的码都不为 0000,则该直线在可见部分之外,可以直接丢弃。

  3. 一个端点的码为 0000,另一个端点的码不为 0000,则需要将该直线与对应的裁剪窗口边界进行求交,并将新的端点码重新计算。

  4. 两个端点的码中至少有一位为 0000,则需要将该直线与对应的裁剪窗口边界进行求交,并将新的端点码重新计算。

通过不断迭代这些步骤,最终可以得到裁剪后的直线。该算法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直线裁剪。

Cohen-Sutherland 裁剪算法:原理及应用 -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bMj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