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人民日报2022年6月1日载文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引。
山水林田湖草沙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关系,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行。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从更好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立足各生态系统自身条件,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既不能一味放任、屈从生态系统的变化,也不能仅仅按照主观意志对生态系统进行人为干预;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完整性,以江河湖流域、山体山脉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域划分,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运用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为什么要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
-
矛盾具有同一性,要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是因为不同的生态系统有着不同的适宜性条件,而这些条件之间并非完全互斥,而是有一定的重叠和相互作用。因此,只有按照各生态系统自身的适宜性条件进行保护和治理,才能更好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矛盾具有斗争性,要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是因为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冲突,如耕地和林地之间的冲突、湿地和荒地之间的竞争等。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协调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避免因一方过度发展而导致其他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
-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是因为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需要根据其特殊性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治理。例如,湿地和荒地具有不同的水分条件和植被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要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是因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如山体的水土流失会影响下游的水域和湿地,而湿地的消失也会影响上游的水源和生态环境。只有通过协调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关系,实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才能推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Zm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