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可视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在进行数据可视化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使其符合可视化需求。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并提供相应的示例代码。

  1.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指将原始数据中的错误、不完整或不一致的数据进行处理,使其符合可视化需求。数据清洗的方法包括:

1.1 缺失值处理

缺失值是指数据中某些值缺失的情况。在进行数据可视化之前,需要对缺失值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包括:

  • 删除缺失值所在的行或列
  • 使用平均值、中位数或众数进行填充
  • 使用插值法进行填充

示例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包含缺失值的数据框
df = pd.DataFrame({'A': [1, 2, np.nan, 4],
                   'B': [5, np.nan, 7, 8],
                   'C': [9, 10, 11, 12]})
print(df)

# 删除包含缺失值的行
df.dropna(inplace=True)
print(df)

# 使用平均值填充缺失值
df.fillna(df.mean(), inplace=True)
print(df)

1.2 异常值处理

异常值是指数据中某些值明显偏离其他值的情况。在进行数据可视化之前,需要对异常值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包括:

  • 删除异常值所在的行或列
  • 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进行离群值检测和处理
  • 使用插值法进行处理

示例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scipy.stats as stats

# 创建包含异常值的数据框
df = pd.DataFrame({'A': [1, 2, 3, 4, 5, 6, 7, 8, 9, 10],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f.loc[9, 'B'] = 1000
print(df)

# 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进行离群值检测和处理
def outlier_detection(df, col):
    Q1 = stats.scoreatpercentile(df[col], 25)
    Q3 = stats.scoreatpercentile(df[col], 75)
    IQR = Q3 - Q1
    upper = Q3 + 1.5 * IQR
    lower = Q1 - 1.5 * IQR
    df = df[(df[col] >= lower) & (df[col] <= upper)]
    return df

df = outlier_detection(df, 'B')
print(df)

1.3 数据类型转换

数据类型转换是指将数据中的某些列转换为可视化所需的数据类型。转换方法包括:

  • 将日期类型的数据转换为时间序列类型
  • 将文本类型的数据转换为数值类型
  • 将数值类型的数据转换为类别类型

示例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包含日期和文本类型数据的数据框
df = pd.DataFrame({'A': ['2019-01-01', '2019-01-02', '2019-01-03'],
                   'B': ['1.2', '2.3', '3.4']})
print(df)

# 将日期类型的数据转换为时间序列类型
df['A'] = pd.to_datetime(df['A'])
print(df)

# 将文本类型的数据转换为数值类型
df['B'] = pd.to_numeric(df['B'])
print(df)
  1. 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是指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使其符合可视化需求。数据转换方法包括:

2.1 数据聚合

数据聚合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计算每组数据的统计量,将结果作为新的数据。聚合方法包括:

  • 按列进行分组,计算每组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等统计量
  • 按行进行分组,计算每行的总和、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量

示例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包含分类和数值数据的数据框
df = pd.DataFrame({'A': ['a', 'a', 'b', 'b', 'c', 'c'],
                   'B': [1, 2, 3, 4, 5, 6]})
print(df)

# 按列进行分组,计算每组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等统计量
grouped = df.groupby('A')
print(grouped.mean())
print(grouped.median())
print(grouped.std())

# 按行进行分组,计算每行的总和、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量
df['C'] = [7, 8, 9, 10, 11, 12]
print(df)
print(df.mean(axis=1))
print(df.sum(axis=1))
print(df.std(axis=1))

2.2 数据重构

数据重构是指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以符合可视化需求。数据重构方法包括:

  • 将长格式转换为宽格式
  • 将宽格式转换为长格式

示例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包含长格式数据的数据框
df = pd.DataFrame({'A': ['a', 'a', 'b', 'b'],
                   'B': ['x', 'y', 'x', 'y'],
                   'C': [1, 2, 3, 4],
                   'D': [5, 6, 7, 8]})
print(df)

# 将长格式转换为宽格式
df_wide = df.pivot(index='A', columns='B', values='C')
print(df_wide)

# 将宽格式转换为长格式
df_long = df_wide.stack().reset_index(name='C')
print(df_long)
  1. 数据归一化

数据归一化是指将原始数据进行缩放,使其符合可视化需求。数据归一化方法包括:

  • 最小-最大归一化
  • Z-score标准化

示例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包含数值数据的数据框
df = pd.DataFrame({'A': [1, 2, 3, 4, 5],
                   'B': [3, 5, 7, 9, 11]})
print(df)

# 最小-最大归一化
df_minmax = (df - df.min()) / (df.max() - df.min())
print(df_minmax)

# Z-score标准化
df_zscore = (df - df.mean()) / df.std()
print(df_zscore)

以上就是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及示例代码,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

数据可视化绘图前数据预处理代码详解及示例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Lvu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