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字符数组冒泡排序代码优化及错误分析
C语言字符数组冒泡排序代码优化及错误分析
本文将分析一段使用C语言对字符数组进行冒泡排序的代码,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并给出解决方法。
代码示例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 j;
int exchange = 0;
char temp;
char c[10];
printf("input ten characters:
");
scanf_s("%9s", c, 10);
for (j = 0; j < 9; j++)
{
exchange = 0;
for (i = 0; i < 9 - j; i++)
{
if (c[i] > c[i + 1])
{
temp = c[i];
c[i] = c[i + 1];
c[i + 1] = temp;
exchange = 1;
}
}
if (exchange == 0)
break;
}
printf("the sorted characters:
");
for (i = 0; i < 10; i++)
printf("%c", c[i]);
printf("\n");
return 0;
}
代码错误分析
这段代码存在两个问题:
-
在使用
scanf_s函数读取字符型数组时,应该指定读取的最大长度,即%9s,以避免数组越界。 -
在判断是否发生交换时,应该在每一轮排序开始前将
exchange置为0,以避免错误地判断已经排序完成。
错误分析及解决方法
scanf_s函数使用错误:
scanf_s函数是为了防止缓冲区溢出而设计的,需要指定读取的最大长度。在该代码中,c数组的长度为10,因此读取时应该使用%9s来限定读取的字符数量,避免超过数组边界导致程序崩溃。
exchange变量使用错误:
exchange变量用于判断每一轮排序是否发生了交换,如果每一轮都没有发生交换,则说明数组已经排序完成,可以提前结束排序。然而,代码中只在第一次循环开始前将exchange置为0,在后续的循环中没有重置exchange,导致exchange一直保持为1,无法正确判断是否已经排序完成。
优化后的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 j;
int exchange = 0;
char temp;
char c[10];
printf("input ten characters:
");
scanf_s("%9s", c, 10);
for (j = 0; j < 9; j++)
{
exchange = 0; // 在每一轮排序开始前重置exchange
for (i = 0; i < 9 - j; i++)
{
if (c[i] > c[i + 1])
{
temp = c[i];
c[i] = c[i + 1];
c[i + 1] = temp;
exchange = 1;
}
}
if (exchange == 0) // 判断是否已经排序完成
break;
}
printf("the sorted characters:
");
for (i = 0; i < 10; i++)
printf("%c", c[i]);
printf("\n");
return 0;
}
总结
本文分析了使用C语言进行字符数组冒泡排序时常见的错误,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在编写代码时,一定要注意使用scanf_s函数时的安全问题,并确保变量的使用逻辑正确。通过对代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提高代码的健壮性和可读性。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8d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