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代码分析:数据处理、异常值检测和信度分析
这段R语言代码主要针对名为'Database'的数据集进行处理和分析,代码功能如下:
-
missing_percent函数用于计算数据集各列的缺失值百分比。该函数通过判断数据是否为NA来计算缺失值数量,并使用apply函数将其应用于'Database'的每一列,得到每列的缺失值百分比。 -
使用
sum和is.na函数计算'Database'中特定列(第12列到第38列)的缺失值总数。 -
使用
summary函数对'Database'中特定列(第12列到第38列)进行概要统计,得到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数、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和最大值。 -
使用
mahalanobis函数计算多变量异常值。该函数使用Mahalanobis距离和协方差矩阵计算每个数据点的距离,得到异常值并保存在mahal变量中。 -
使用
summary函数对mahal进行概要统计,分析异常值的分布情况。 -
使用
qchisq函数计算cutoff值,该值用于判断是否为异常值。 -
使用
subset函数根据mahal小于cutoff的条件筛选出没有异常值的数据,并保存在Data_no_outliers中。 -
使用
longstring函数分析careless_dataset2中特定列(第89列到第144列),找出每个观测值连续相同响应的最长字符串。 -
使用
sum函数计算careless_avg$longstr为56的数量,识别特定模式的观测值。 -
将
careless_dataset2中careless_avg$longstr为56的观测值删除,并将结果保存在a中。 -
使用
write.xlsx函数将a保存为名为'瀵煎嚭.xlsx'的Excel文件。 -
安装并加载
ltm包,用于信度分析。 -
使用
read_excel函数读取名为'XS.xlsx'的Excel文件,将数据保存在Database1中。 -
使用
cronbach.alpha函数计算Database1中特定列(第93列到第97列)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并计算置信区间。 -
重复步骤14,分别计算
Database1中其他特定列的Cronbach's alpha系数,评估各量表的信度。 -
将计算得到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存储在
result变量中,并按照指定的列名进行命名。 -
使用
write.xlsx函数将result保存为名为'Cronbach's alpha.xlsx'的Excel文件。 -
重复步骤12到17,但读取的Excel文件名为'XX.xlsx',并将结果保存在不同的Excel文件中。
代码中使用了多个R语言库,包括base、stats、openxlsx和ltm。该代码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输出两个Excel文件,分别包含异常值处理后的数据和各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
为了更好地理解代码,建议您尝试运行代码并查看输出结果,同时参考相关R语言库的文档以深入理解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86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