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实现密度聚类算法:原理与代码示例

密度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它根据数据点的密度将数据点分组。与传统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例如 K-means)不同,密度聚类算法可以识别非凸形状的集群。

算法原理

密度聚类算法的基本思想是:

  1. 核心点: 如果一个数据点在其指定半径范围内包含至少一定数量的其他数据点,则该数据点被认为是核心点。
  2. 密度可达性: 如果一个数据点可以从一个核心点经过一系列其他数据点(这些数据点都在彼此的指定半径范围内)到达,则该数据点被认为是密度可达的。
  3. 密度相连性: 如果两个数据点都可以从同一个核心点到达,则这两个数据点被认为是密度相连的。

基于上述定义,密度聚类算法将所有密度相连的点归为同一个簇。

Python 代码示例

下面是使用 Python 编写的密度聚类算法的示例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NearestNeighbors

def density_cluster(data, eps, min_samples):
    '''
    密度聚类算法
    :param data: 数据集,每行表示一个样本
    :param eps: 半径大小,用于确定一个核心点的邻域范围
    :param min_samples: 邻域内最小样本数,用于确定一个核心点
    :return: 聚类结果,每个样本的类别标签
    '''
    n_samples = data.shape[0]
    visited = np.zeros(n_samples, dtype=bool)
    labels = np.zeros(n_samples, dtype=int)
    cluster_id = 1

    nbrs = NearestNeighbors(n_neighbors=min_samples).fit(data)
    distances, indices = nbrs.kneighbors(data)

    for i in range(n_samples):
        if visited[i]:
            continue

        visited[i] = True

        if len(indices[i]) < min_samples:
            labels[i] = -1  # 噪声点
        else:
            labels[i] = cluster_id

            # 扩展核心点的邻域
            neighbors = indices[i].tolist()
            j = 0
            while j < len(neighbors):
                neighbor = neighbors[j]
                if not visited[neighbor]:
                    visited[neighbor] = True
                    labels[neighbor] = cluster_id

                    if len(indices[neighbor]) >= min_samples:
                        neighbors += indices[neighbor].tolist()

                j += 1

            cluster_id += 1

    return labels

使用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 生成样本数据
np.random.seed(0)
samples = np.random.randn(100, 2)

# 密度聚类
labels = density_cluster(samples, eps=0.3, min_samples=5)

# 打印聚类结果
for i, label in enumerate(labels):
    print(f'样本{i+1}的类别标签为:{label}')

总结

这是一个简化的密度聚类算法实现,基于密度聚类的核心思想。在算法中,使用了 sklearn 库中的 NearestNeighbors 来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和邻域关系。算法会为每个样本分配一个类别标签,如果样本被认为是噪声点,则类别标签为 -1。

注意事项

  • epsmin_samples 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集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聚类结果。
  • 密度聚类算法对于噪声数据比较敏感,如果数据集中存在大量噪声数据,可能会导致聚类结果不准确。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理解密度聚类算法的原理并学会使用 Python 代码实现该算法。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o5wk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