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除草剂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三阶段分析
当在植物组织中分析浓度逐渐增加的时间过程和分布(梯度发展)时,生长素除草剂或IAA在高浓度下对植物生长的破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5,7,14 在图2中,通过对二子叶杂草(Galium aparine L.)的示例,这些过程在文献中报道的数据背景下得到了说明。第一个阶段是刺激阶段,发生在施用后的头几个小时内。这个阶段包括通过诱导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合酶对乙烯生物合成的激活(1-2小时),随后出现异常(失调)生长的症状(3-4小时),包括叶片下垂、组织肿胀和茎卷曲的开始。在这里,膜离子通道和质膜H+-ATP酶的激活已知参与了细胞伸长反应。随后,在5-8小时后,脱落酸(ABA)开始积累于茎组织中。第二阶段发生在24小时内,包括根和茎的生长抑制,茎间伸长和叶面积减少,以及绿叶色素的加强。同时观察到气孔关闭、蒸腾减少、碳同化和淀粉形成减少以及活性氧物质(ROS)的过度产生。第三阶段是衰老和组织腐烂阶段,其特征是叶片老化加速,叶绿体损伤和进行性叶绿素减退,以及膜和维管系统完整性的破坏,导致枯萎、坏死,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因此,刺激和随后的抑制阶段都适用于代谢和生长,最终导致草木杀伤性生长素的效应,基本上是由于它们在组织中持续高强度的作用。从分子角度来看,生长素受体的广泛感知被认为是除草剂作用的目标过程,这些受体调节基因表达,并在细胞伸长反应中迅速激活膜离子通道和质膜H+-ATP酶,这是由于超优质内源生长素浓度的结果。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naCv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