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代码实现了DICOM格式的读取和显示,包括以下功能:

  1. 打开DICOM文件,读取DICOM头信息,判断字节序和VR类型;
  2. 解析DICOM头信息,获取图像的大小、通道数、像素类型、窗位窗宽、像素数据位置等信息;
  3. 读取像素数据,根据像素类型进行解析,将像素数据转换为可显示的图像;
  4. 根据窗位窗宽和灰度值范围进行颜色映射,将图像数据转换为RGB格式;
  5. 显示图像并等待用户按键退出。

代码中首先定义了几个结构体和枚举类型,用于存储DICOM头信息和像素类型。然后,程序打开DICOM文件,并从文件头中读取DICOM标识符、字节序和VR类型等信息。

接下来,程序解析DICOM头信息,获取图像的大小、通道数、像素类型、窗位窗宽、像素数据位置等信息。其中,窗位窗宽用于将像素数据映射到可显示的灰度值范围,并使用RescaleSlopeRescaleIntercept进行线性变换。

在读取像素数据时,程序根据像素类型进行解析。对于16位无符号整型和16位有符号整型像素类型,程序分别读取两个字节的像素数据,并根据字节序进行组合。然后,根据窗位窗宽和灰度值范围进行颜色映射,将图像数据转换为RGB格式,并使用OpenCV库显示图像。

需要注意的是,该代码只能读取DICOM格式的单帧图像,并且只支持16位无符号整型和16位有符号整型像素类型。同时,窗位窗宽和灰度值范围的计算方式可能有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以下是对代码中一些关键部分的解释:

  • fread(&tag,sizeof(TagValue),1,fp):读取DICOM头信息中的标签信息。
  • if(!strcmp(VR,"OB")||!strcmp(VR,"OW")||!strcmp(VR,"SQ")):判断VR类型是否为OB、OW或SQ,并根据类型选择读取数据长度的方式。
  • pixelType = ESourcePixelType_U16:判断像素类型为16位无符号整型。
  • pixDataLen=len; pixDataOffset=ftell(fp):获取像素数据长度和起始位置。
  • src.create((int)rows,(int)cols,CV_8UC1):创建OpenCV图像对象,用于存储图像数据。
  • src.at<uchar>(i,j)=nPixel:将像素数据写入OpenCV图像对象。
  • imshow("Dicomimage",src):使用OpenCV库显示图像。

本代码提供了一个简单的DICOM图像读取和显示的示例,可以作为学习DICOM格式和图像处理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扩展和修改。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naC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