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结形成原理详解:从掺杂到单向导电性
PN结的形成原理是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两种不同类型的杂质。其中,p型半导体掺入的杂质为三价元素,如硼(B)、铝(Al)等,它们在半导体晶格中形成空穴(正电荷);n型半导体掺入的杂质为五价元素,如磷(P)、锑(Sb)等,它们在半导体晶格中形成自由电子(负电荷)。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时,由于p区域与n区域存在浓度梯度,自由电子和空穴会在pn结附近发生扩散运动,直到达到电荷平衡状态。同时,由于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浓度高于p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浓度,自由电子会向p型半导体扩散,而空穴则向n型半导体扩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电势垒。
当外加电压为零时,电势垒的宽度最大,电子和空穴不再扩散;当外加正向电压时,电子向电势垒的p型半导体区域扩散,空穴向n型半导体区域扩散,电势垒减小,电流得以通过;当外加反向电压时,电势垒加宽,阻止电流通过。这样,pn结就具有了单向导电性,成为半导体器件中重要的基础结构。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nF8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