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代码使用了 gettimeofday 函数获取当前时间,并将其转换为一个字符串格式的时间戳。

具体来说,代码中定义了一个 char 类型的数组 v67,用于存储时间戳字符串。然后调用 gettimeofday 函数获取当前时间,并计算出自 1970 年 1 月 1 日以来的毫秒数。这个毫秒数被转换为一个字符串格式的时间戳,并存储在 v67 数组中。

具体的转换过程是通过一个 do-while 循环实现的。循环中,首先将当前毫秒数取模 10,得到一个 0~9 的数字,然后加上 ASCII 码中字符 '0' 的值,即 48,将其转换为对应的字符,并存储到 v67 数组中。接着将毫秒数除以 10,得到一个新的毫秒数,并判断其是否为 0,如果不为 0 则继续循环,直到毫秒数为 0 为止。

最后,将 v67 数组中的字符倒序输出,得到一个字符串格式的时间戳。

代码示例:

char v67[2];
gettimeofday(&tv, 0);
v67[1] = 0;
v18 = v67;
v19 = 0x3E8LL * tv.tv_sec + tv.tv_usec / 0x3E8;

{
do
{
v20 = v18;
*v18-- = v19 % 0xA + 0x30;
v19 /= 0xALL;
LODWORD(v21) = v19 | HIDWORD(v19);
} while (v19);
v22 = v20;
}

代码解释:

  • gettimeofday(&tv, 0): 获取当前时间,存储在 tv 结构体中。
  • v67[1] = 0: 初始化 v67 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为 0。
  • v18 = v67: 将 v18 指针指向 v67 数组。
  • v19 = 0x3E8LL * tv.tv_sec + tv.tv_usec / 0x3E8: 计算自 1970 年 1 月 1 日以来的毫秒数。
  • do-while 循环:将毫秒数转换为字符串格式,并存储到 v67 数组中。
  • *v18-- = v19 % 0xA + 0x30: 将毫秒数取模 10,得到一个 0~9 的数字,并转换为对应的字符,存储到 v67 数组中。
  • v19 /= 0xALL: 将毫秒数除以 10,得到一个新的毫秒数。
  • LODWORD(v21) = v19 | HIDWORD(v19): 更新 v21 变量的值。
  • v22 = v20: 保存 v20 指针的值。

注意:

这段代码只展示了时间戳转换的逻辑,没有显示具体的输出结果。实际应用中需要将 v67 数组中的字符倒序输出,才能得到最终的字符串时间戳。

C语言获取时间戳并转换为字符串格式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mmN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