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异地研究机构即由高等教育机构(大学)与各级各类地方政府在校区外联合设立的旨在履行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以及其他社会服务职能的校地协同实体。作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以及链接创新端与产业端的关键枢纽,此类异地研究机构通过汇聚、集成高校的原发性创新能力与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建立融合'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科技研发创新链,有效保证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的通畅,从而以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以产业发展反哺研究开发,拓展大学办学资源,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大学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探索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设立多个异地研究机构,推动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在大学与市场之间的双向流动。在我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征程中,异地研究机构尤需要汇聚国内外优势资源,以国际化战略为抓手和突破点,在全球化新格局中持续加强开放交融、合作共享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浙江大学异地研究机构国际化战略的现状、瓶颈及改进策略,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兄弟高校异地研究机构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境外研究机构的国际化思路与举措,探究以国际化为发力点汇聚全球资源服务于产学研用的潜在路径,以期为我校异地研究机构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要国家都在致力于探索科技创新的新平台、新模式,都在持续优化完善自身创新体系,谋求通过培植创新优势,赢得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正处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后期迈向后工业化的转变期,即后工业化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首要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更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构建后工业化经济体系。大学作为拥有丰富智力资源与创新潜力的机构在其间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不仅成为全球性的工业大国,并且呈现信息化、可持续性等新型工业化特征。然而,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曾因能源、钢铁等传统工业一度繁荣而又在新兴产业的挤压下逐渐衰落的城市(地区)面临着业态转型升级和社区复兴的双重压力。当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为继,上述城市(地区)未能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找到产业升级迭代的方向与路径。蕴含丰富创新要素的域内高等教育机构应如何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域内科技密集型、创新密集型产业发展已成为亟待回应的议题。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关于高校异地研究机构国际化战略的研究。具体而言,研究问题包括:

  1. 浙江大学异地研究机构国际化战略的现状、瓶颈及改进策略是什么?
  2. 国内兄弟高校异地研究机构和世界一流大学境外研究机构的国际化思路与举措是什么?
  3. 以国际化为发力点汇聚全球资源服务于产学研用的潜在路径是什么?
高校异地研究机构国际化战略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meil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