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河水库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在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渗漏问题。渗漏问题不仅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灾害事故,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对策的制定。

首先,根据库坝区勘探试验资料分析,水库底部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砂岩透水率q<10Lu,红粘土渗透系数k<1×10-5cm/s,黄土状壤土渗透系数k<1×10-4cm/s,为微~透水层,四级阶地底部堆积有0.3~3.2m厚的砂砾石层,砂砾石层的渗透系数K=30~50m/d,强透水,为水库产生邻谷渗漏的通道。这说明水库底部不会永久渗漏,但可能会出现邻谷渗漏的情况。

其次,对于坝基河床段,存在双透水层,上覆有2.5~3.0m厚的砂砾石层,渗透系数K=30m/d;下伏1.0~4.0m厚的强风化砂岩层,渗透系数K=0.7m/d;坝基砾岩及弱风化砂岩为弱透水层。因此,为确保大坝渗透稳定和水库的正常蓄水,建议对砂砾石层和浅部透水性较大段基岩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

对于右岸阶地坝区,右岸分布有阶地,阶地基座上部均分布有一层厚0.5~1.0m的砂砾石层,根据试验及工程类比,其渗透系数K=15m/d,属强透水层,需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左岸一级阶地上部分布有2~12m的粉质壤土,渗透系数K=14.1×10-4cm/s,大于均质土坝K<1.0×10-4cm/s的规范要求。河床漫滩及一级阶地下伏砂砾石层厚2~6.2m,根据工程类比,砂砾石渗透系数K=30m/d,必须进行防渗处理。

对于左、右岸坝基砂岩顶板,右岸为砾质土(或泥质胶结砾卵石),层厚0.8~1.8m,泥质充填,半胶结,渗透系数k≦10-4cm/s,且渗径较长,可不考虑防渗问题。左岸为中砂、卵石层,层厚1.76~3.8m,渗透系数k>10-4cm/s,水库达正常蓄水位后该层存在渗漏问题。根据钻孔压水试验测定,强风化砂、砾岩的透水率5Lu<q<10lu,均属弱透水(中带)。

右坝肩远距离绕坝渗漏问题 在坝址区右岸、坝端上下游,垂直红岩河平行发育两条支流—石峡沟与柳树沟,两支沟区间段、正常库水位高程以下分布有下更新统(Q1eol)和第三系(N2)地层,(N2)岩性为松散~半胶结,粉细砂~砂砾石层;(Q1eol)岩性为黄土状土夹细砂、粉砂透镜体,其厚度、岩性变化均较大,粉细砂层厚度由进口处的7.6m到中段减小为3.9~1.0m,至出口处增加为4.7m,形若一哑铃体。其渗透系数K=1.79x10-4cm/s,存在渗漏隐患。

综上所述,红岩河水库的渗漏问题主要存在于坝基河床段和左岸一级阶地,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防渗措施。具体措施可包括加固砂砾石层和浅部透水性较大段基岩,对强透水层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如加装防渗帷幕和注浆加固等。同时,还需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渗漏问题,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营。

红岩河水库渗漏问题分析及对策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mW9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