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系统资产管理规范 - 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效率提升
资产管理规范
-
引言 资产管理是指对应用系统的主机、数据库、实例、中间件、负载等资产进行统一的平台化管理,通过形成资产管理数据库,可以实现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本文档旨在规范生产系统的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
资产管理的目标 2.1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通过统一管理和调度,合理配置和利用资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2.2 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通过建立资产管理数据库,实现资产信息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简化资产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2.3 提高资产的安全性:通过对资产进行分类和权限管控,确保资产的安全性,防止非法访问和滥用。
-
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3.1 统一规划:在系统设计和构建阶段就要考虑资产管理的需求,明确资产的分类和管理方式。 3.2 统一管理:建立资产管理数据库,集中存储和管理资产信息,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3 分类管理:根据资产的性质和用途,将其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 3.4 安全管控:对不同级别的资产,进行权限管控和访问控制,确保资产的安全性。 3.5 审计监控:建立资产管理的审计和监控机制,对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变更进行监控和审计。
-
资产管理的流程 4.1 资产登记:将新购买的资产进行登记,包括资产的基本信息、所属系统、责任人等。 4.2 资产分类:根据资产的性质和用途,将其进行分类,如主机、数据库、实例、中间件、负载等。 4.3 资产管理数据库:建立资产管理数据库,存储和管理资产信息,包括资产的基本信息、配置信息、使用情况等。 4.4 资产调度:根据系统的需求和资源情况,对资产进行调度和分配,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平衡。 4.5 资产维护:对资产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巡检,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资产的正常运行。 4.6 资产报废:对不再使用的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包括清理数据、注销账号、销毁硬件等。
-
资产管理的具体规范 5.1 资产登记规范 5.1.1 对于新购买的资产,要及时进行登记,包括资产的基本信息、所属系统、责任人等。 5.1.2 资产登记信息要准确、完整,包括资产的型号、配置、购买日期、保修期限等。 5.1.3 资产登记信息要分类存储,便于查询和管理。
5.2 资产分类规范 5.2.1 根据资产的性质和用途,将其进行分类,如主机、数据库、实例、中间件、负载等。 5.2.2 对于不同分类的资产,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包括权限管控、访问控制、备份策略等。
5.3 资产管理数据库规范 5.3.1 建立资产管理数据库,集中存储和管理资产信息。 5.3.2 资产管理数据库要有权限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修改资产信息。 5.3.3 资产管理数据库要定期备份和恢复,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5.4 资产调度规范 5.4.1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资源情况,对资产进行调度和分配。 5.4.2 资产调度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平衡,避免资源的过度或不足。 5.4.3 资产调度要及时响应系统的需求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5.5 资产维护规范 5.5.1 对资产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巡检,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资产的正常运行。 5.5.2 资产维护要记录维护日志,包括维护的内容、时间、人员等。 5.5.3 资产维护要根据资产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标准。
5.6 资产报废规范 5.6.1 对不再使用的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包括清理数据、注销账号、销毁硬件等。 5.6.2 资产报废要记录报废信息,包括报废的原因、时间、人员等。 5.6.3 资产报废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和环保。
-
资产管理的监控和审计 6.1 建立资产管理的监控和审计机制,对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变更进行监控和审计。 6.2 对资产的访问和修改要进行日志记录,包括操作时间、人员、内容等。 6.3 对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变更进行定期的审计,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合规。
-
结束语 通过遵循本文档的规范,可以实现对生产系统的资产进行统一的平台化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确保资产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同时,也为资产的审计和监控提供了基础。希望本文档能为生产系统的资产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mNu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