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鹤岗市:从工业重镇到资源枯竭型城市,未来石墨烯产业能否重振辉煌?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鹤岗市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和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政策的变化,鹤岗市的产业开始萧条。现在,鹤岗市的房价低廉,但未来可能会发展石墨烯产业。
鹤岗市的政治、经济、产业历史背景
195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实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东北地区由于具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成为了中国重工业的主要基地之一。鹤岗市也随着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起来。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开始将重点投资转向西北和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影响。80年代后,鹤岗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有企业下岗失业问题严重。自2012年以来,鹤岗市的经济增速连续数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导致鹤岗市产业萧条的机理
现有文献中的观点主要可归结于以下几点:一是鹤岗市保留了较多的计划经济残余,缺乏制度创新,市场环境不佳;二是鹤岗市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占比畸高,国企改革缓慢,过于依赖投资驱动;三是近期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外部影响及其导致的原材料需求减少拖累了鹤岗市的外贸和能源工业;四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鹤岗市的发展游离于国家战略重点之外,经济地位受到冲击;五是鹤岗市长期的人口净流出与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拖累。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挑战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的某一种或几种可耗竭的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加工为主要经营活动的城市。'本地' 和'可耗竭的自然资源' 应是资源型城市界定的两个核心要素。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是资源型城市的重要标志。
鹤岗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发展模式高度依赖于资源开采,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开采成本加大,竞争能力减弱,企业陷入困境,大量工人待业下岗,再就业艰难,形成了新的贫困群体,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已构成影响东北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
鹤岗市产业转型的努力与挑战
2003 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之后发布'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扶持老工业基地,推动城市的产业转型。具体政策主要有:①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意见;②确立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③土地、矿产资源利用;④企业资源税、所得税优惠;⑤国家资金投资计划。侧重内容从'直接输血'功能向'提升造血'功能转变,主要强调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方案与对策型城市。转型成效显著:通过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一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逐步推广;二是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
鹤岗市未来发展方向:石墨烯产业的机遇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能源、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鹤岗市拥有丰富的石墨资源,具备发展石墨烯产业的良好基础。未来,鹤岗市可以依托石墨烯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总结
鹤岗市作为东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转型困境等挑战。发展石墨烯产业,将是鹤岗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重振经济辉煌的重要机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为鹤岗市创造新的未来。
宏观背景
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 是影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国际背景。东北地区应加速产业结构外向化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以东北亚地区产业分工为主)的进程。 2) 新技术革命与知识经济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关键制约因素。构筑现代化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体系应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基本目标。 3)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东北地区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地区开发重点的西移将影响到国家对东北地区改造的倾斜及东北地区吸引外部资金的强度。 4) 我国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地域分工体系中重化工业是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主体部门装备工业、原材料工业地位突出的东北地区在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应继续发挥主体与支撑作用对东北地区的产业与地区政策倾斜是我国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 5) 东北亚国际区域合作体系的逐步形成将成为东北地区发展的地缘依托。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由原来依托自身发展要素转向充分利用境外东北亚地区的丰富资源及地区市场大幅度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缘区位优势,可以通过国际贸易逐步扩大对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周边国家的矿产品、木 材、化工原料等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增强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资源持续供给能力,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国际经济合作。 6) 得天独厚的生态资产是东北地区未来发展的资源依托。东北地区虽然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从区域整体看目前的生态破坏是局部的、浅层的生态环境基底较好生态景观的异质性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十分突出为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奠定充分的基础。 7)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的重化工业基地、粮食生产、畜牧业、林业生产基地、教科密集区、铁路网稠密区其经济总量及人均经济水平在全国大经济区中仍有明显优势
资源型城市的困境
资源濒临枯竭,企业走向破产;下岗失业严重,居民生活困难;替代产业难兴,转产接续困难;生态环境破坏,威胁居民安全。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m7t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