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和频率:定义、公式及应用 | 统计学基础
频数和频率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用来描述数据集中不同数值的出现次数和出现频率。在统计分析中,频数和频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集的分布和趋势。
'频数' 指的是某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例如,我们有一组数据集 {2, 3, 2, 4, 1},其中数值 2 出现了 2 次,数值 3 出现了 1 次,数值 4 出现了 1 次,数值 1 出现了 1 次。因此,数值 2 的频数为 2,数值 3 的频数为 1,数值 4 的频数为 1,数值 1 的频数为 1。
'频率' 指的是某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相对频率,即该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数据集总数的比值。频率可以用百分比或小数的形式表示。例如,对于上述数据集 {2, 3, 2, 4, 1},其中数值 2 出现的频率为 2/5 = 0.4 或 40%;数值 3 出现的频率为 1/5 = 0.2 或 20%;数值 4 出现的频率为 1/5 = 0.2 或 20%;数值 1 出现的频率为 1/5 = 0.2 或 20%。
频数和频率的公式如下:
- 频数:某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
- 频率:某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与数据集总数的比值。
频数公式:
f_i = n_i
其中,f_i 表示数值 i 的频数,n_i 表示数据集中数值 i 出现的次数。
频率公式:
f_i = n_i / N
其中,f_i 表示数值 i 的频率,n_i 表示数据集中数值 i 出现的次数,N 表示数据集的总数。
总之,频数和频率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集的分布和趋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频数和频率来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推断。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lyA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