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良好的教育实验设计应当具备以下标准:

  1. 明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2. 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假设;
  3. 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和样本,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4. 选择严谨可靠的实验方法和工具,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
  5. 严格控制实验中可能的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6. 详细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和推论;
  7. 公开实验过程和结果,接受同行评议和审查。

(2) 依据良好的教育实验设计标准,为研究者拟定一份实验设计: 研究问题:比较项目化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两种教学方式对物理学习效果的不同影响。 研究目的:探究项目化学习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研究假设:项目化学习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研究对象:本校500名八年级学生。 实验样本:随机选取25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接受项目化学习),另外2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接受接受式学习)。 实验方法: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物理学习。其中,实验组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对照组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 实验工具:物理学习测试题。 实验步骤:

  1. 对实验组进行项目化学习,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物理学习测试。
  2. 对对照组进行接受式学习,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物理学习测试。
  3.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物理学习成绩。
  4. 得出结论和推论,并公开实验过程和结果。 控制因素: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教材、教学时间和环境等因素的一致性,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项目化学习对物理学习效果的影响:基于八年级学生的实验研究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lEd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