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Arsenic)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技术开发中。适量控制砷的摄入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然而,长期服用低剂量或过量的砷会对人体的神经、皮肤、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等产生明显的化学毒害。

目前,国内砷制品污染已经对脑和人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表明,砷污染对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影响最为显著,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的功能损害。砷属于神经性化学毒物,慢性溶血砷中毒会对中枢神经运动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副作用。

砷化物通过毛细血管和脑神经屏障直接进入人体,损害成人海马体神经元,导致中枢神经运动系统功能受损,还会影响儿童大脑正常发育并可能产生生理行为异常。砷还会导致外周神经系统受损,引起四肢酸软无力、麻木、呼吸困难、帕金森病等症状。砷进入眼睛后,会引发疼痛流泪、视神经炎、视力下降等不良现象,甚至可能直接造成贝尔格林-巴利耶尔综合征。

砷作为一种环境致癌物,绝大多数砷都是通过大量饮水直接进入人体内,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分布到人体肝和肾脏中。在肝和肾脏中,部分砷和氮化合物会被代谢为甲基的砷化合物。肝和肾脏是人体吸收砷的主要蓄积渠道和重要排泄渠道,它们调节着人体液体和酸碱平衡,同时也将五十三价磷酸砷代谢为一种毒性更高的三十五价磷酸砷。砷过量使用会直接损伤人体肾脏和DNA,最终可能导致肾脏代谢功能紊乱。砷直接暴露于肝会严重降低肝上皮细胞的巨噬细胞活性,导致存在于肝内的细胞大量发生凋亡,而正常的肝细胞几乎不可能受损。利用牛磺酸可抑制砷造成的正常细胞大量凋亡。

砷进入人体后会引发皮肤色素异常、角化代谢过度及多种皮肤病理组织损害的异常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多种皮肤恶性肿瘤。砷是三种有毒重金属之一(另外两种是氯化砷和镉),是对人体细胞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与大多数细胞致癌剂不同,砷具有极强的细胞致癌和染色体细胞损伤性。砷和镉及其他的砷镉化合物都同样具有极强的人体细胞化学毒性,其中四种三价位的砷和铅化合物细胞毒性最强,五种同价位的砷和镉化合物细胞毒性最弱。

长期大量暴露于砷会引发多种癌症的早期发生,而药材中含有的砷是导致生物致癌性和风险的主要因素。生物致癌性和风险主要由药材中砷的生物浓度高低决定,浓度越高,致癌症的风险越大。因此,选择含砷量和砷浓度较低的中药材是保证长期服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lCT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