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我微党课的主题是‘续前任创新之志,扬我辈青春之帆’。

回顾2022年,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中华民族的之路上,无数共产党员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奉献终身,当代青年需树立舍我其谁的勇气和信心,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敢于创新,在继往开来中谱写新的篇章。

‘笃学力行,守正创新’相信大家都对这句话非常熟悉。没错,这正是一代代杭电人的恪守的校训。作为一所随着中国信息产业崛起发展的高校,一代代杭电人努力实践,传承前辈们的创新精神。这些年来,杭电一直充分发挥党建统领带来的蓬勃力量,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科技报国,推动科技研究蓬勃发展。

我们国家作为人口大国,通信极为重要。信息通信产业是我国十大战略领域之首,5g技术则是信息通信的核心,这不仅关乎着日常通信,还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前的中国企业秉持‘造不如买’的理念,在自主研发和花钱进口中选择后者。但是,经过近两年的贸易战、芯片短缺后,越来越多企业和研究人员投入到芯片研发当中。要知道,我国已经停在毫米波通信的瓶颈很长时间了,苦于他国的技术压制,一直无法突破技术上的壁垒。其实无论是五六十年前老一代的杭电人还是新时代的杭电青年都有在实现中国芯的路上不断探索。在此艰巨的时期,杭电不仅自主研发E波段毫米波芯片,而且已经实现商业化,曾在华为5G芯片的商业招标击败众多国际大厂。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数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杭电老党员邓先灿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半导体专家,她曾参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支晶体管。她作为微电子研究中心创始人,一直默默地探索集成电路。血液里流淌的科技报国基因,是杭电人共同的身份认同。在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后,“中国芯”从一个事件迅速转变成了一种民族情绪,以及摆在中国企业、学界面前的重大问题。一夜之间,“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芯片”成了国人的诉求。这位老教授在这个时候说‘我们或许会面临更大的信息安全危机。’‘保障信息存储的安全,需要用我们自己的控制芯片来存储数据,越快越好!’于是,邓先灿教授将自己这个最得意的学生骆建军从美国召回杭州,让其传承自己在微电子研究中心的衣钵。骆建军教授由此创立了华澜,其一系列芯片产品不仅被中国公司采用,也在中国大量进口芯片的背景下,逆向出口全球。

除了邓老和她的学生,杭电还有一群人坚定地走在漫漫创‘芯’路上。2020年,在杭电杭州下沙校区,由杭电程知群教授领衔的杭电芯片团队,自主研发的毫米波通讯系统完成测试,实现了‘超大数据高速率传输’。这就意味着,它提供了5G通信的一种解决方案。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系统中使用的毫米波芯片,是国内率先采用自主研发的E波段毫米波芯片实现高速传输。

两年后,本硕博均在杭电就读,年仅26岁就成为副教授的张志维博士更是带领自己的团队,成功自研出了更加先进的毫米波通信芯片。这种毫米波通信芯片相比传统的芯片通讯范围更大,在速率上可以完全满足现在5G,甚至是6G的需求。新型毫米波芯片的出现,大大解决了我国在通信方面正面临的难题。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5G、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芯片的市场需求量供应量也是与日俱增。全球缺芯潮,对中国来说未必不是机遇。近几年,国家从多方面颁布政策来推动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将集成电路提成了国家一级学科。在通信技术领域芯片研究等国外‘卡脖子’的冲锋队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杭电人的身影。力行创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开展实践,瞄准国家、省市重大产业的发展需求,在这个芯片短缺的全球化市场,杭电人始终秉持着创新是科技第一生产力,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攻坚克难,为更好的实现中国‘芯片自由’,成为更加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将国之大事抗在肩上勇毅前行的栋梁之材不断努力。

杭电青年科技创新:传承先辈,扬帆新篇章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l3t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