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机遇与风险
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用对于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上市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自身情况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这些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采用的后续计量方式不同,对企业损益和权益的影响也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方式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值会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会计科目中。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会计入到'其他综合收益'这个所有者权益项目中。但是,当企业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原先计入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中的金额会转入到'投资收益'这个损益类科目中。
应用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收益和损失,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同时,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价值可以反映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真实可靠的价值,并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
然而,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来调整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企业可以有意识地高估或低估资产,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和利润。金融资产的处置时间也非常重要,选择不同的处置时点可以影响当期损益和利润。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需要进行人为判断,也会给企业提供盈余管理的机会。因此,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操控企业盈余实现自身利益。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k6s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