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I分析:三栅SOI JNTs中陷阱密度对NBTI发生的影响
首先,通过实验测量进行了NBTI分析,旨在确定ΔVTH作为门电压过驱动(VGT = VGS - VTH)的函数。评估的器件是三栅SOI JNTs,制造于法国Leti,遵循[14]中描述的过程。
测量的器件具有掺杂浓度(NA)为1 x 10^19 cm^-3的p型通道,并以漏极电压(VDS)等于-1.0 V和-50 mV进行测量。测量了通道长度(L)为20-100 nm,通道宽度(W)为10 nm和20 nm的器件。所有晶体管都具有10 nm的硅层厚度(tSi)和145 nm的埋氧层厚度。门堆叠由2.3-nm CVD HfSiON、5-nm ALD TiN和聚硅层(50 nm)组成,导致有效氧化物厚度(EOT)约为1.3-1.5 nm。
为了深入分析并验证陷阱密度如何影响JNTs中的NBTI发生,进行了模拟,针对通道长度在20和100 nm之间,宽度为10和20 nm的p型JNT,考虑不同的掺杂浓度(5 × 10^18和1 × 10^19)、VDS为-50 mV和-1 V、氧前体密度(N0)在5 × 10^11和5 × 10^13 cm^-2之间变化,以及温度在270和330 K之间变化。考虑正向陷阱间隙,破裂的键是p型硅中的负离子。因此,只有位于本征能级和表面费米能级之间的电荷对NBTI有贡献。
模拟已在Sentaurus TCAD [15]中进行。考虑了垂直和纵向电场在迁移率降低、载流子的产生和复合以及带隙收缩中的影响。通过[9]中描述的两阶段模型,在模拟中考虑了NBTI。在第一阶段中,从氧空位前体中在非晶氧化物中创建悬挂键中心。该阶段还考虑了这些中心的充电和放电,以及中心到中性氧空位前体的总退火。在第二阶段中,创建了难以恢复的中心。在[9]中的两阶段NBTI退化模型中,能级和激活能被视为随机变量。
因此,该模型考虑了具有四个内部状态(S1、S2、S3和S4)的特殊陷阱。 S1被定义为氧空位作为前体状态,S2是非晶氧化物中的正悬挂键,S3是S2的中性状态,S4是具有悬挂键硅氧化物界面的固定正电荷。由于NBTI效应,阈值变化与S2和S4阶段相关,这些阶段代表正电荷。因此,氧空位前体与界面电荷密度(Q)通过方程式(1)相关联: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jnDF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