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G(Visual Geometry Group)是一种经典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由Simonyan和Zisserman提出。VGG模型在其论文中使用了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的组合,以及全连接层来进行图像分类任务。

VGG模型使用了较小的卷积核尺寸(3x3)和较深的网络结构,以增加网络的非线性能力。其中VGG16和VGG19是最为常用的两个版本。下面是VGG16模型各层的详细分析:

  1. 输入层(Input Layer):接受输入图像的数据。

  2. 卷积层1-1(Convolutional Layer 1-1):使用64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64个特征图。

  3. 卷积层1-2(Convolutional Layer 1-2):使用64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64个特征图。

  4. 最大池化层1(Max Pooling Layer 1):使用2x2的池化核进行最大池化操作,步长为2,将特征图尺寸减半。

  5. 卷积层2-1(Convolutional Layer 2-1):使用128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128个特征图。

  6. 卷积层2-2(Convolutional Layer 2-2):使用128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128个特征图。

  7. 最大池化层2(Max Pooling Layer 2):使用2x2的池化核进行最大池化操作,步长为2,将特征图尺寸减半。

  8. 卷积层3-1(Convolutional Layer 3-1):使用256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256个特征图。

  9. 卷积层3-2(Convolutional Layer 3-2):使用256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256个特征图。

  10. 卷积层3-3(Convolutional Layer 3-3):使用256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256个特征图。

  11. 最大池化层3(Max Pooling Layer 3):使用2x2的池化核进行最大池化操作,步长为2,将特征图尺寸减半。

  12. 卷积层4-1(Convolutional Layer 4-1):使用512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512个特征图。

  13. 卷积层4-2(Convolutional Layer 4-2):使用512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512个特征图。

  14. 卷积层4-3(Convolutional Layer 4-3):使用512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512个特征图。

  15. 最大池化层4(Max Pooling Layer 4):使用2x2的池化核进行最大池化操作,步长为2,将特征图尺寸减半。

  16. 卷积层5-1(Convolutional Layer 5-1):使用512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512个特征图。

  17. 卷积层5-2(Convolutional Layer 5-2):使用512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512个特征图。

  18. 卷积层5-3(Convolutional Layer 5-3):使用512个3x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步长为1,填充为1,生成512个特征图。

  19. 最大池化层5(Max Pooling Layer 5):使用2x2的池化核进行最大池化操作,步长为2,将特征图尺寸减半。

  20. 全连接层1(Fully Connected Layer 1):将特征图展平为一维向量,并连接到4096个神经元的全连接层。

  21. 全连接层2(Fully Connected Layer 2):连接到4096个神经元的全连接层。

  22. 全连接层3(Fully Connected Layer 3):连接到1000个神经元的全连接层,用于输出分类结果。

总共有16个卷积层和3个全连接层。VGG16模型的参数个数为138,357,544个。其中卷积层的参数个数由卷积核尺寸、通道数和特征图尺寸决定,全连接层的参数个数由输入神经元数和输出神经元数决定。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jgV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