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业形式上的整齐划一作业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基本掌握情况教师队伍的工作状况、教和学的匹配情况具有判断、巩固和分析学情等功能。但是传统作业由于过于注重布置与批改的高效率以便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与练习中加强记忆、提高技能因此始终坚守着整齐划一的原则即作业形式上统一的题量、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这种一刀切、单一化的作业形式不仅缺乏系统性、趣味性、层次性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还容易忽视了
(二)作业形式上的多样性
作业是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评估自身工作状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然而,传统的作业形式过于强调统一性和规范性,注重大量的操作和练习,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技能。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虽然高效,但缺乏系统性、趣味性和层次性,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它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导致优等生学习动力不足,学困生学业负担过重[1]。
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启示,过高或过低的自我效能感都会限制学生正常能力的发挥,导致身心失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整齐划一的作业形式缺乏思维上的挑战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容易让他们产生过高的自我效能感,导致认知上的偏差,阻碍他们的进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整齐划一的作业形式超出了他们目前的发展水平,即使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仍然难以达到作业目标。这些学生往往会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陷入低估自己能力和不断重复错误的循环。
总之,整齐划一的作业形式脱离了具体情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和机械化,降低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严重影响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作业完成的时效性。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ii2Q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