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以下内容为白话文【郑论】 称阳明中风是邪已确在阳明至所现病情脉象实阳明而兼少阳、太阳两经之证三阳病势弥漫已极理应照三阳并病法治之。 至所主柴胡、麻黄二方皆是相机而行之法。 【阐释】 此节称阳明中风而兼及太阳少阳之证也。 而曰阳明者以阳明症居多。 本节证情比较复杂不论是辨证或治疗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必须针对着病情的趋势而因势利导故先刺足阳明三里穴宣泄经络闭郁之热。 原文「刺之小差外不解」是知针刺后
【郑论】说阳明中风,邪气确实在阳明经,所以现在的病情脉象实际上是阳明经同时兼有少阳经和太阳经的证候,三阳经的病势已经非常严重,应该按照三阳经的并病法来治疗。至于所提到的柴胡汤和麻黄汤,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而用的方法。
【阐释】这一节说阳明中风,同时也包括了太阳和少阳经的证候。所谓阳明,主要是指阳明经的症状较多。这一节的证情比较复杂,无论是辨证还是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必须根据病情的趋势来因势利导,所以先刺足阳明三里穴,宣泄经络闭塞的热气。原文中提到「刺之小差,外不解」,意思是针刺之后内部的热气已经解除。至于所提到的小柴胡汤和麻黄汤,正如郑氏所说:"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而用的方法"。另外,原文中提到的「耳前后肿」就是《内经》所说的发颐,俗称痄腮,乡间也称寸耳寒,西医称为流行性腮腺炎。这种病在小孩子中很常见,笔者经常使用麻桂各半汤来治疗,一两剂就能痊愈。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iJ3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