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论】为什么说这个证属于阳明而又兼有太阳、少阳的证呢?口苦咽干,这是少阳经的证候;微喘、发热恶寒,这是太阳表邪的证候;脉搏浮紧,表示有风寒之征。虽然这个证被称为阳明中风,但是却没有出现阳明胃实的证候,因此说如果采用泻下的方法,会导致腹部胀满、小便困难,所以不宜使用泻下的治疗方法。如果泻下,邪气会进入太阴,所以会出现腹部胀满的情况,中枢失职,转输必乖,所以会出现小便困难。这时候,最好采用三阳并病的治疗方法。【阐释】这个条文讲的是三阳合病,但是太阳和阳明的证候最为重要,所以被称为阳明中风。在这个证候中,重点在于阳明,邪热在经络中,禁止使用泻下的方法,否则会引邪气深入。仲景没有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郑氏提出了三阳并病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三阳经的证候相似,所以可以采用三阳经的治疗方案,一举祛除邪气外出,桂麻各半汤加柴胡、葛根、茯苓、夏枯草来主治。

翻译以下内容为白话文【郑论】 此阳明而兼太、少证何也? 口苦咽干所现者少阳之经证; 微喘发热恶寒所现者太阳之表邪; 脉现浮紧风寒之征。 此证虽云阳明而阳明胃实之证未见故曰: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此是教人不可下。 若下则引邪入太阴故见腹满中枢失职转输必乖故见小便难此刻总宜照三阳并病法治之可也。 【阐释】 本条是三阳合病但以太阳和阳明证最重所以称做阳明中风。 重点在于阳明邪热在经禁用下法否则引邪深入。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iJ2Z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