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论】讲述了阳明证的证候,同时揭示出其中的一些病理特点,学者们应该细心研究,探究其病情,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但是,原文中的“身重”这个词有误,肯定是应该是“身轻”,与阳明证的特点相符。如果是“身重”,那就属于少阴证,与阳明证不符,原文的表述太冗长了,都应该根据病情进行治疗,不能固执地坚持。

【阐释】这条论述了三阳并病的情况。但是冠以阳明病的原因是因为其中阳明病的发生较多。脉搏浮而紧,表面的邪气还没有消退,属于太阳证;咽干口苦的情况属于少阳证;发热出汗,不怕寒冷,反而怕热,腹部胀满并伴有喘息的情况属于阳明证。如果使用出汗、泻下、烧针的治疗方法,都是不可行的。如果错误地使用这些方法,就会导致原文所说的病变。这些病变都是由于里面的热症加剧所致,所以应该使用栀豉汤来治疗。如果出现了原先的症状之外,还有加重的口渴、渴望饮水,口干舌燥,这是阳明经气的燥热症状,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参汤来解热生津。如果出现了口渴、渴望饮水,小便不畅的情况,那就是阳明饮热并盛,津液不能顺利排泄,可以使用猪苓汤来利尿,以排除下焦的热邪。所以郑氏说:“原文的表述太冗长了,都应该根据病情进行治疗。”这是教导人们要仔细地观察病情,不能粗心大意

翻译以下内容为白话文【郑论】 论阳明证而揭出数端学者当细体求探其病情相机施治。 但身重二字有误必是身轻与阳明证方符若是身重则又属少阴也与此不合原文变换太冗俱宜按病治去不可固执。 【阐释】 此条亦三阳并病也。 然冠以阳明病者以其中阳明病居多也。 脉浮而紧表邪未罢太阳也; 咽燥口苦者少阳也; 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腹满而喘者阳明也。 若汗、下、烧针俱不可用。 如误用之就发生原文所说病变。 这些病变都是由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iJ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