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背景和目的

本次实习旨在从大豆的根系中分离和鉴定微生物群落,以探索它们与大豆的共生关系,并为大豆的育种和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我参加这个实习项目的目的是提高我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增加实践经验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生物信息知识和方法,参与有意义的科研项目,并与导师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实习内容和过程

2.1 实习内容 (一)参观实验室,阅读相关文献 (二)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械 (三)准备实验所需培养基 (四)获取大豆根系菌群样本 (五)进行培养基的分液处理 (六)使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 (七)进行PCR扩增 (八)进行电泳检测 (九)进行测序分析 (十)整理实验数据并撰写报告

2.2 实习过程 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参观了实验室,并阅读了相关文献,了解了实验的背景和目的。我学习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并请教了导师一些问题,听取了他的指导和建议。

在实验准备阶段,我按照实验方案准备了所需的材料和器械,并进行了灭菌处理。根据文献提供的配方,我配置了所需的培养基,并进行了灭菌处理。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我将材料和器械放置在不同的区域。

在样本获取阶段,我从实验室领取了新鲜的大豆根,并按要求处理得到根际和根内微生物样本原液。我使用显微镜观察了两种样本原液,并发现它们都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我将样本原液装入标记好的离心管中,并放入冰箱保存。

在分液处理阶段,我将灭菌好的液体培养基分液到384孔板中,每孔加入20微升。我使用移液器和吸头进行操作,注意避免交叉污染。然后,我密封好分液好的384孔板,并放入恒温箱中预热。

在流式细胞分选阶段,我使用流式细胞仪将微生物原液分选到384孔板中。首先,我对流式细胞仪进行清洗和校准,然后设置好分选参数,包括流速、压力、电压等。我稀释了微生物原液并装入注射器,然后连接到流式细胞仪上。启动流式细胞仪后,我观察屏幕上显示的信号,并调整分选门限,以确保每个孔只有一个细胞进入。最后,我将分选好的384孔板取出,并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在PCR扩增阶段,我使用PCR试剂盒对分选好的微生物进行扩增。我按照说明书的步骤准备了反应体系,并将96孔板放入PCR仪中进行扩增。我设置了扩增程序,包括预变性、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并设定了循环次数和温度。待扩增完成后,我取出96孔板,并进行电泳检测。

在电泳检测阶段,我使用电泳仪对扩增好的PCR产物进行检测。我按要求准备好琼脂糖凝胶和染料,并倒入电泳槽中。然后,我将扩增好的PCR产物装入电泳槽的小孔中。我连接好电源,并设置了电压和时间。我观察电泳过程,直到染料运行到合适的位置。最后,我使用紫外光照射电泳槽,并拍摄照片,记录下电泳结果。

在测序分析阶段,我将电泳结果良好的PCR产物送到测序公司进行测序。收到测序结果后,我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我对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过滤,去除低质量和重复的序列。然后,我使用数据库进行物种鉴定和功能注释,得到每个微生物的分类和功能信息。最后,我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在实验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阶段,我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并使用图表和文字展示和说明。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实验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参考文献中的格式要求,我撰写了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并提交给导师。

实习收获和感想

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许多收获。在知识方面,我学习了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研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了解了流式细胞分选、PCR、测序等先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了生物信息学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在技能方面,我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素养,学会了如何规范地进行实验设计、执行、记录、分析和报告,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利用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学会了如何与导师和同学们沟通交流和合作共事。在态度方面,我培养了我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会了如何严谨地对待实验数据和结果,学会了如何积极地面对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会了如何不断地探索和提问。

总之,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它让我对生物信息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兴趣,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i6vV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