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段代码的目的是找到一个数列中的一个数,使得该数在数列中的位置满足一定的条件。

仔细观察代码可以发现,对于每个数i,都有ans = (ans + 2) % i。这意味着ans的值在每次循环中都会更新为ans + 2再对i取模的值。我们可以使用数学优化的方法来求解ans的最终值。

假设n = 10,我们可以手动模拟一下循环过程:

i = 2: ans = (0 + 2) % 2 = 0
i = 3: ans = (0 + 2) % 3 = 2
i = 4: ans = (2 + 2) % 4 = 0
i = 5: ans = (0 + 2) % 5 = 2
i = 6: ans = (2 + 2) % 6 = 4
i = 7: ans = (4 + 2) % 7 = 6
i = 8: ans = (6 + 2) % 8 = 0
i = 9: ans = (0 + 2) % 9 = 2
i = 10: ans = (2 + 2) % 10 = 4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i为2的幂次方时(例如2、4、8、16等),ans的值总是0。而当i不是2的幂次方时,ans的值总是ans在上一个i上加2再对i取模的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将问题简化为:找到比n小的最大的2的幂次方m,并求出ans在m上的值。然后再根据n和m的关系,计算出最终的ans的值。

下面是优化后的代码: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math>
#define ll long long

ll findMaxPowerOf2(ll n) {
    ll m = 1;
    while (m <= n) {
        m *= 2;
    }
    return m / 2;
}

int main() {
    ll n;
    scanf("%lld", &n);
    
    ll m = findMaxPowerOf2(n);
    ll ans = (2 * (n - m)) % m;
    
    printf("%lld", ans + 1);
    
    return 0;
}

通过这个数学优化,我们避免了不必要的循环操作,大大提高了代码的执行效率。

用数学优化这个代码速度:c++#include cstdio#define ll long longint main ll n; scanflld &n; ll ans = 0; forll i = 2; i = n; i++ ans = ans + 2 i; printflld ans + 1; return 0;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i2Ax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