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另一种描述方式:神经电刺激是研究显示74电针能够增加脑卒中后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的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降低逼尿肌漏点压力减轻患者下尿路症状并降低患者上尿路损伤风险。楚佳梅等75将11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6 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电针组治疗后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电针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排尿症状明显改善
根据研究显示[74],电针刺激可以提高脑卒中后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的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降低逼尿肌漏点压力,减轻下尿路症状,并减少上尿路损伤的风险。楚佳梅等[75]对11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电针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无论是对照组还是电针组,在治疗后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症状都明显降低,电针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排尿症状也明显改善。徐海蓉[76]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60例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进行了电针治疗,针刺的穴位包括次臀、中骼、会阳周4周,每天1次,每周4次。结果显示,这种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尿失禁的量和次数,疗效可持续6个月至1年。宋丰军等[77]将204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136例)和留置导尿管组(68例),电针组在曲骨、中极、水道、气海、关元等穴位进行针刺,每周5次,留置导尿管组则采用留置导尿和膀胱冲洗,并进行膀胱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的疗效评定显示,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优于留置导尿管组的87.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满意度和膀胱容量方面都有明显改善(P<0.001),其中电针组的改善更为显著。然而,由于电针治疗的效果较慢且可能造成创伤,部分患者可能无法忍受,因此在临床上尚未广泛应用。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i23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