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的通信参考模型是指对网络通信的各个层次进行分层抽象描述,以便于网络协议的设计、实现和维护。它是一个标准化的分层体系结构,由七个层次组成,通常被称为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这七个层次分别是: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定义了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和物理接口标准,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物理层之上的点对点数据传输,包括数据的分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3.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寻址和路由选择,实现网络互联的功能。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包括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

5.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会话服务。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加密、压缩等处理,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解释和显示。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负责实现具体的应用功能,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这七个层次之间相互独立,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协议和功能。网络中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依次经过这七个层次,每个层次会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封装。这种分层的设计思想可以降低网络协议的复杂度,方便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网络互联的通信参考模型。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hrq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