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弯曲、弯扭、弯剪实验实训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
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材料在弯曲、弯扭、弯剪时的力学性能;
2.掌握金属材料在弯曲、弯扭、弯剪实验中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原理:
本实验主要涉及到金属材料的弯曲、弯扭、弯剪实验,下面分别介绍实验原理。
1.弯曲实验原理
弯曲实验是用来研究材料在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的一种试验方法。在弯曲实验中,样品在两个支点之间受到一个恒定的弯曲载荷,其应变状态为弯曲应变。弯曲实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2.弯扭实验原理
弯扭实验是用来研究材料在同时受到弯曲和扭转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的一种试验方法。在弯扭实验中,样品在两个支点之间受到一个恒定的弯曲载荷和一个扭转载荷,其应变状态为弯曲应变和扭转应变。弯扭实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弯扭强度、弯扭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3.弯剪实验原理
弯剪实验是用来研究材料在同时受到弯曲和剪切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的一种试验方法。在弯剪实验中,样品在两个支点之间受到一个恒定的弯曲载荷和一个剪切载荷,其应变状态为弯曲应变和剪切应变。弯剪实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弯剪强度、弯剪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实验步骤:
1.弯曲实验步骤:
(1)准备试件:根据实验要求,采用金属板材制作试件,试件长度为100mm,宽度为25mm,厚度为2mm。
(2)调整试验机:将试件放在试验机上,根据试件的尺寸调整好试验机的支点距离,保证试件在两个支点之间的长度为80mm。
(3)施加荷载:以恒定速度施加荷载,直到试件发生破坏。
(4)记录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的荷载和变形数据。
2.弯扭实验步骤:
(1)准备试件:根据实验要求,采用金属圆杆制作试件,试件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
(2)调整试验机:将试件放在试验机上,根据试件的尺寸调整好试验机的支点距离,保证试件在两个支点之间的长度为80mm。
(3)施加荷载:以恒定速度施加荷载,同时施加弯曲载荷和扭转载荷,直到试件发生破坏。
(4)记录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的荷载和变形数据。
3.弯剪实验步骤:
(1)准备试件:根据实验要求,采用金属板材制作试件,试件长度为100mm,宽度为25mm,厚度为2mm。
(2)调整试验机:将试件放在试验机上,根据试件的尺寸调整好试验机的支点距离,保证试件在两个支点之间的长度为80mm。
(3)施加荷载:以恒定速度施加荷载,同时施加弯曲载荷和剪切载荷,直到试件发生破坏。
(4)记录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的荷载和变形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
本实验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绘制。
1.数据整理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试验荷载、应变等数据,方便后续数据分析和结果绘制。
2.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试件在弯曲、弯扭、弯剪载荷下的强度和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弯曲强度:σb = 3PmaxL/2bh2
弯曲模量:Eb = PL3/4bh3δ
弯扭强度:σbt = 16PmaxL/πd3
弯扭模量:Ebt = 2PL/πd4θ
弯剪强度:σbs = 2PmaxL/3bh
弯剪模量:Ebs = 2PL/3bhδ
其中,Pmax为试验最大荷载,L为试件长度,b为试件宽度,h为试件厚度,δ为试件在最大荷载下的挠度,d为试件直径,θ为试件在最大荷载下的扭转角度。
3.结果绘制
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绘制出弯曲、弯扭、弯剪载荷与应变、应力等曲线和图表,反映试件在不同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得到了试件在弯曲、弯扭、弯剪载荷下的强度和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并绘制了相应的曲线和图表。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金属材料的弯曲、弯扭、弯剪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荷载-变形曲线形态各异。
2.弯曲、弯扭、弯剪载荷下,试件的强度和模量均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
3.试件在弯曲、弯扭、弯剪载荷下的破坏形态也存在差异,弯曲载荷下试件主要出现弯曲破坏,弯扭载荷下试件主要出现弯曲和扭转共同作用的破坏,弯剪载荷下试件主要出现弯曲和剪切共同作用的破坏。
4.弯曲、弯扭、弯剪实验的结果可以为材料的设计、选择、制造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hrU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