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下指标怎么计算雷达波数宽度技术要求1体制:方位机扫俯仰一维相扫三坐标体制2工作频段:17GHz3搜索威力覆盖:在Pd=08Pfa=10-6条件下:1行走人员:3kmRCS=05㎡V≥05ms2最小作用距离:50m3方位覆盖:360°3仰角覆盖:15°3高度覆盖:500米4搜索精度均方根误差距离:≤10m方位:≤03°俯仰:≤04°5天线转速:6转分6天线尺寸:不大于750mm长×300mm宽
雷达波数宽度是指雷达天线在方位上能够扫描的角度范围。根据给定的技术要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雷达波数宽度:
- 
计算最大探测距离: 最大探测距离 = 行走人员的探测距离 + 最小作用距离 行走人员的探测距离 = sqrt((RCS * (Pd * (1-Pfa))) / (4 * pi * sigma)) 其中,RCS为目标的雷达截面积,Pd为目标探测概率,Pfa为虚警概率,sigma为雷达工作频段的波长 假设RCS为0.5㎡,Pd为0.8,Pfa为10^-6,sigma为17GHz的波长,则行走人员的探测距离约为 3km
 - 
计算雷达波数宽度: 雷达波数宽度 = 2 * arcsin((最大探测距离 * sin(0.5 * 方位覆盖角度)) / (雷达波长 * 速度)) 其中,方位覆盖角度为360°,雷达波长为17GHz的波长,速度为0.5m/s 则雷达波数宽度约为 2 * arcsin((3km * sin(0.5 * 360°)) / (17GHz * 0.5m/s))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给出的数据中没有提供具体的方位覆盖角度和速度的数值,因此无法计算出确切的雷达波数宽度。以上计算过程仅供参考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hRZC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