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点云切片的功能。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sliceePointIndices的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pcl::PointCloudpcl::PointXYZRGB::Ptr类型的参数m_cloud,表示输入的点云数据。接下来的三个参数分别表示切片的厚度Delta、相邻切片之间的空隙dPlatform和是否启动并行加速OpenMap。

在函数内部,首先使用pcl::getMinMax3D函数获取输入点云数据的最小和最大坐标值。然后创建了一个计时器time,并初始化一个空的索引向量idx。

接下来是一个判断条件,如果m_OpenMap为true,则进入并行获取切片的逻辑。在并行循环中,遍历输入点云的每个点,计算其在x轴上的切片索引。根据切片索引和切片厚度,判断该点是否在该切片内,如果是,则将该点的索引存入point_idx向量中。最后,遍历point_idx向量,将非-1的索引值存入idx向量中。

如果m_OpenMap为false,则进入循环切片的逻辑。在循环中,遍历输入点云的每个点,首先判断该点的y坐标是否在一定范围内,并且x坐标要么小于-0.001,要么大于0.049。然后计算该点在x轴上的切片索引,根据切片索引和切片厚度,判断该点是否在该切片内,如果是,则将该点的索引存入idx向量中。

接下来是一个类似的循环切片逻辑,只是判断条件不同,判断该点的x坐标是否在一定范围内,并且y坐标要么大于等于-0.25,要么小于等于-0.168。

最后,返回idx向量,即表示切片后的点云索引。

另外,代码中还定义了一个名为qipian的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pcl::PointCloudpcl::PointXYZRGB::Ptr类型的参数cloud1,表示输入的点云数据。在该函数中,首先设置了切片相关的参数Delta、dPlatform和OpenMap。然后调用了sliceePointIndices函数获取切片后的点云索引,并将索引对应的点云数据存入slicing_cloud中。最后,使用PCLVisualizer进行可视化展示。

总的来说,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点云切片的功能,可以根据指定的切片厚度和空隙大小,将输入的点云数据切分成多个切片,并可视化展示切片后的结果

解释代码stdvectorintsliceePointIndicespclPointCloudpclPointXYZRGBPtr &m_cloud	float m_Delta = 004 float m_dPlatform = 04 bool m_OpenMap = true	pclPointXYZRGB minPt maxPt;	pclgetMinMax3Dm_cloud minPt maxPt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h3J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

免费AI点我,无需注册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