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出于各种目的,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性,以及变更会计方法等手段,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人为操纵,以达到影响、调节和控制企业当期或未来盈余信息的一种行为。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其盈余信息受到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关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复杂多样,本文将从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税收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资本市场动机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会利用会计信息来评估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为实现特定目标,例如IPO上市、避免连续亏损或企业配股融资,管理层可能会产生影响公司股票价格的盈余管理动机。
-
(1) IPO动机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必须在近三年期间连续盈利。企业选择上市是为了获得更多融资机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知名度和管理水平。因此,在IPO之前,企业通常会对财务进行包装,提升企业形象以获得较高的发行价格。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改善业绩,进行盈余调节。学者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在IPO前的三年期间,资产收益率指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
(2) 避免连续亏损的动机
根据证监会规定,连续亏损超过一定时间的企业将受到处罚。为避免连续亏损影响企业发展,上市公司会表现出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如果此时正常经营已无法保证上市公司扭亏为盈,利益相关者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改善报表数据,摆脱企业困境。
-
(3) 配股动机
配股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后续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证监会对配股资格有严格规定,净资产收益率是决定上市公司是否具备配股资格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获得更多融资机会,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调节盈余来满足配股要求。
2. 契约动机
-
(1) 基于报酬的契约动机
随着经济发展,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特征日益明显,企业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导致双方利益不一致。为使双方目标逐步趋同,股东通常会实施激励机制来促使管理层努力工作。由于股东支付的薪金、奖金、股票、红利等通常与公司业绩相关联,而企业业绩又主要通过会计利润来体现,因此管理层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合法范围内选取合适的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企业当期利润。
-
(2) 基于债务的契约动机
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是企业中重要的财务关系之一。债权人提供资金是为了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补偿,而企业借款是为了扩大经营范围或进行风险投资,双方出发点不同。为保障自身利益,债权人在签订合同时通常会设置限制性条款,例如限制企业发放超额股利或进行超额贷款等。如果企业违反这些条款,将会承担较高的违约成本。因此,当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时,管理层可能会进行盈余调节以降低违约风险。
3. 税收动机
我国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彼此分离,合理避税成为企业调节盈余的手段之一。以所得税为例,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以适应不同的税率,从而达到避税目的。
4. 政治成本动机
如果企业财务成果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引起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进而面临严格的政策限制,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对于特大型公司或垄断性企业,政府迫于政治压力,可能会通过开征新税、增加社会责任等手段对企业进行严格监管。为减少巨额政治成本的负担,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会采用相应的会计政策来降低企业盈余的波动性,避免引起过度的社会关注。
结语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复杂多样,既有来自资本市场、契约关系和税收政策的影响,也受到政治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了解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更准确地解读企业财务信息,并据此做出合理的决策。
原文地址: https://www.cveoy.top/t/topic/gx8V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和采集!